<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行驶过河西走廊中段,风忽然有了形状。那风裹挟着祁连山的雪域,又揉进了戈壁的燥热,掠过张掖城南四十里的旷野时,竟然把千万年的时光,吹成了流动的色块——这便是丹霞。大地在西北的苍穹下,摊开的赤焰长卷,以红为骨,以黄为肌,以褐为魂,在祁连余脉的褶皱里,写尽了西北的苍茫与热烈。</p><p class="ql-block"> 再次见到丹霞,是在一个秋阳西斜的中午。车窗外的景色渐渐褪去了农田的绿意,先是零星的土黄色丘壑,像被时光磨钝的棱角,而后色彩便浓了起来:淡红、猪红、嫣红、绯红,一层层漫过山脊,又与浅黄、橙黄、土黄交织成晕染的色块,仿佛是谁打翻了天宫的颜料盒,让所有热烈的色彩,都倾泻在这片土地上。车停在观景台时,风里带着沙砾的微响,抬眼望去,连绵的丹覆地貌如巨龙横卧,从东到西铺展开去,与远处终年积雪的祁连主峰遥遥相对,白的雪、红的岩、黄的沙,在秋日的晴空下构成了最壮阔的三重奏。</p><p class="ql-block"> 沿着木栈道,一步一步地向山谷深处走去,才发觉丹霞的美,是需要俯身细品的肌理之美。脚下的岩石并非光滑的质地,而是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像老人手背的皱纹,藏着千万年的风雨密码。地质学家说,这片丹霞的形成始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纪,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泥沙与矿物质在水底沉积,叠成了厚厚的岩层。后来地壳抬升,汪洋退去,岩层暴露在风雨之中,流水的侵蚀、风力的雕琢,像无数把细密的刻刀,日复一日地打磨着岩层的轮廓,终于让原本平整的岩面有了褶皱与沟壑,让沉积的矿物质晕染出层次分明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我抚摸着一块猪红色的岩石,指尖能触到它粗糙的质感,那红色里掺着细微的颗粒,是氧化铁在时光里沉淀的痕迹。阳光斜斜地照在岩面上,光线顺着沟壑流动,让红色的岩层明暗交错,竟有了绸缎般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七彩丹霞”观景台,是丹霞的精华所在,岩层如波浪般起伏,从高处望去,红、黄、绿、蓝、紫等色彩层层叠加,像一块被精心织就的彩锦,铺在大地上。风穿过山谷时,仿佛能听见岩层与入的对话,那是千万年的时光在低语,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丹霞,最动人的莫过于光影的变幻。午后的阳光浓烈,把岩层的色彩衬得愈发鲜明,红得似火,黄得如金,每一道褶皱都被阳光勾勒得清晰分明;临近黄昏时,阳光渐渐柔和,色调也变得温暖起来,原本浓烈的红色淡了几分,添了些许橘粉与嫣紫,岩层的轮廓在暮色中变得朦胧,像一幅晕染的水</p><p class="ql-block">墨画。若是遇到多云的天气,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来,在丹霞地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光影移动间,岩层的色彩也随之变幻,时而深沉,时而明亮,仿佛整个山谷都在流动。</p><p class="ql-block"> 走在丹霞的山谷里,常常会遇见几株倔强的沙棘。它们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中,枝干虬曲,叶片在秋日里泛着深绿,枝头挂着橙红色的小果子,像一串串玛瑙。沙棘是西北大地最常见的植物,它们耐旱、耐寒,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与丹覆的岩层相映成趣。我想,丹霞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色彩与肌理,更在于它所孕育的生命力——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岩石与植物、风雨与阳光,共同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生态系统,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我站在最高的观景台上回望。夕阳沉落在祁连山的主峰之后,给雪山镀上了一层金边,而丹霞的岩层则被暮色染成了深褐色,唯有山脊的轮廓还残留着些许红光。风里的凉意渐浓,我不由得打个寒颤,感觉一阵阵寒气上身,我只能和伙伴们徒步下山。远处的村庄亮起了点点灯火,与天空中的星光遥相呼应。此刻的丹霞,褪去了白日的热烈,多了几分静谧与苍茫,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暮色中静静沉思。</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古人形容河西走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时的人们或许也曾见过这片丹霞,只是不知他们会如何描绘这大地的奇观。如斤的丹霞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吸引着无数各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但我知道,丹霞的美,是我无法用文字或镜头完全捕捉的——它需要你亲身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风的吹拂,触摸岩的温度,仰望天的辽阔,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来自大地深处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地离开丹霞时,车窗外的色彩斩渐淡去,但那片赤焰般的岩层,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像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曲壮阔的歌,在祁连山下的旷野上,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展现着西北的风骨。我想:这便是丹霞的魅力——它以最原始的、最本真的姿态,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伫立,等待着每一个懂它的人,来解读它藏在岩层里的密码,感受它跨越千万年的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