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人生Ⅱ长篇小说连载(八十二)

峰岭叠翠

<p class="ql-block">  麦如松从派出所回到住处,疲惫如铅灌入四肢。三小时的盘问耗尽了他仅存的气力,也像一场无声的审判,将他推入更深的孤独。他倒在床上,仰望天花板,仿佛看见自己那颗曾经炽热的心,正随着窗外渐沉的落日缓缓冷却。这个曾安于平凡、随波逐流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到命运的歧路如此冰冷而真实。他闭上眼,思绪翻涌:是什么将他引向这狼狈不堪的境地?是贪念?是侥幸?还是从未真正扛起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想起罗所长临别时那句沉甸甸的叮嘱,想起自己险些踏入传销深渊的愚蠢,羞愧如针扎进心底。回去求助?他配吗?父亲是县长,能为他摆平一切,可他宁愿饿着,也不愿再咽下那口“富二代”的饭——那不是滋养,是腐蚀,是自尊的崩塌。</p> <p class="ql-block">  他渴望倾诉,却发觉四顾茫然。蓝更生,那个曾与他共度三载春秋的女孩,早已因失望而转身离去。她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此刻如影随形。他悔恨交加,若早听她一句劝,何至于此?正当绝望如夜幕笼罩,他忽然忆起傍晚路过图书馆阅报窗时,瞥见一则启事:八点,“人生”讲坛,主讲人王婧,讲述奋搏之路。他心头一动:“去听听吧,纵无收获,也算逃离这令人窒息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讲座大厅里,麦如松很快被台上那个清瘦却目光坚定的女子吸引。王婧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打着他麻木的心。她讲述自己从一名普通保姆,靠着读书、写作,在他人善意的援手中一步步蜕变为作家的历程。主持人介绍她时,麦如松已心生敬意,而她的讲述,更让他如饮甘泉。她不炫耀成就,反而更多谈及那些曾照亮她黑暗的陌生人,以及她如何努力去成为别人的光。当她引用那句“悲观者被路途吓倒,乐观者用欢乐填充路程”作为结语时,麦如松感到久违的暖流在体内涌动。</p> <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麦如松深受触动,他决定邀请王婧喝杯夜茶,一来致谢,二来渴望得到更多指引。王婧本欲婉拒,但见他眼中那份真诚的渴求,便点头应允。茶香氤氲中,王婧微笑道:“谢谢邀请,还不知如何称呼?”</p><p class="ql-block"> “我叫麦如松,麦子的麦,如果的如,松树的松。”他恭敬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麦如松?你是麦如松?”王婧眼中闪过惊喜。</p><p class="ql-block"> “是啊,难道王老师认识同名同姓的人?”麦如松不解。</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好姐妹,”王婧有意试探,“她在县高中时,和一个叫麦如松的男生很要好。”</p> <p class="ql-block">  “你是说蓝更生?”麦如松猛地一震。</p><p class="ql-block"> “是叫蓝更生,娇秀女子男人名,多有意思。”王婧笑了。</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蓝更生!我就是你说的那个麦如松!”麦如松激动得声音发颤。</p><p class="ql-block"> “哎哟,这真是太巧了!”王婧主动伸出手,麦如松连忙起身相握。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敬重的讲师,竟是蓝更生的挚友。想到她必然知晓自己与蓝更生的过往,他脸上掠过一丝窘迫,一时无言。</p><p class="ql-block"> 王婧善解人意,轻声道:“你们的事,我都知道。过去的事,谁也别提。”她诚恳地说:“谢谢你来听讲座,很高兴认识你,更想听听你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麦如松动容:“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  王婧立刻打断:“不许叫老师!我没那个资格。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叫我王婧。”</p><p class="ql-block"> 麦如松笑了:“既然是‘王婧’决定的,我只好服从。说真心话,若早听您今晚所言,依此做人行事,恐怕……恐怕今日不会与蓝更生分手。”他随即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依赖父亲安排,到迷失自我,再到如今的困顿。</p><p class="ql-block"> 王婧静静听完,沉吟片刻,缓缓道:“如松,我读过一个心理学案例,或许对你有启发,愿听吗?”</p><p class="ql-block"> “太好了,请说!”麦如松急切道。</p> <p class="ql-block">  王婧讲述道: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见中国母亲的孩子被椅子绊倒,母亲不责孩子,反而拍打椅子哄劝。心理学家不解,指出应让孩子明白是自己不小心,需承担责任。如此,孩子才能学会担当。</p><p class="ql-block"> “王婧,这案例很有意思。”麦如松若有所思,“你是想让我反思,在工作与人生的挫折中,自己该负什么责任,对吗?”</p><p class="ql-block"> “你说呢?”王婧反问。</p><p class="ql-block"> 麦如松点头:“我明白了。您是想问,为何我甘于接受父亲为我铺好的路?父亲是县长,可这与我的人生有何必然联系?他帮我,是出于爱,而非义务。我心安理得地享受,却从未付出相应代价。我得到了便利,却失去了独立与尊严。</p><p class="ql-block"> 蓝更生不理解的,“正是我这种伸手即取、不愿奋斗的心态,对吗?”</p> <p class="ql-block">  这番话如惊雷贯耳,麦如松第一次直面灵魂深处的问题。他一直困惑于与蓝更生的分离,此刻才恍然大悟——他正是那个被椅子绊倒却怪罪椅子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王婧见他神色羞愧,语气转柔:“如松,我只是分享想法,供你参考,你完全可以不听,或反驳我。”</p><p class="ql-block"> 麦如松长叹:“我如何反驳?我就是那个孩子。因父亲的宠爱,我习惯了被庇护,心安理得地接受恩赐。表面光鲜,实则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立与成长。我明白了,可惜太迟了。”</p><p class="ql-block"> 王婧谦和道:“谢谢你的理解,就让我们共勉吧。”她关切地问:“如松,很久没见蓝更生了吧?”</p><p class="ql-block"> “很久了,”麦如松低语,满是伤感,“恐怕再无可能相见。”</p><p class="ql-block"> 王婧安慰道:“爱情不可强求,但友情可以延续。这样,我让蓝更生来见见你,好吗?”</p><p class="ql-block"> “你真的能劝她愿意见我?”麦如松猛地站起,眼中重燃光彩。</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峰岭叠翠,汉族,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广西作协会员,南宁市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2部,与人合作编剧40集电视连续剧1部。主编《枝柳岁月》《枝柳记忆》《三线人回忆录》。发表中短篇小说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