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夕,走街串巷逛公园。

祝福

<p class="ql-block">秋阳正好,风也温柔。我们几位好友约在景山公园,谁也没急着赶路,反倒时不时停下,拍拍照,一路走,一路聊,仿佛不是在逛公园,倒像是在翻一本老北京的画册。</p> <p class="ql-block">阿兰靠着栏杆,自行车静静停在一旁,帽檐下那抹笑意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暖色。</p> <p class="ql-block">穿过景山,我们顺势往南,远远望见故宫博物院,周一闭馆,难得的清净。</p> <p class="ql-block">那扇朱红大门,彩绘未褪,门环微亮,这颜色,是秋天该有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重阳出游,图的就是这份开阔。心一宽,烦恼就小了。快乐就多了!</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进竹林深处,这也是景山标志性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这儿的柿子树年年结果,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成了不少人重阳必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找到那台望远镜,凑上去看,笑着说:“真像一幅画。”树影斑驳,果子藏在叶间,小鸟🐦在不停地啄食。</p> <p class="ql-block">把祝福也定格在了这一刻。这墙本是寻常,可因为这画,这节气,竟有了几分神性。</p> <p class="ql-block">伸手轻触那个悬在檐下的鸟笼,仿佛还能听见鸟鸣。</p> <p class="ql-block">有些美是拍不走的——比如阳光穿过花枝落在她肩上的那一瞬,比如她指尖触到木笼时那一声轻叹。</p> <p class="ql-block">重阳不只是登高望远,更是让我们在城市的缝隙里,重新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小确幸。</p> <p class="ql-block">她靠在红墙上,手抚过粗糙的纹理,像在读一本无字的书。瓦片在头顶排列成诗,光影在肩头跳跃。</p> <p class="ql-block">这画面,像极了老照片里的模样——不是谁的青春,却属于这座城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花丛前,风一吹,花瓣微颤,像在回应她的温柔。远处红墙静立,天空无云,仿佛整个秋天都为这一刻屏住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古韵景山”四个字悬在拱门之上,这门不通车马,却通向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四人并肩合影,阳光洒在肩头,像一层薄薄的祝福。把这一刻,悄悄藏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个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棵老槐,树干粗壮,枝叶如盖。树下绿草如茵,红墙静立。它已不知活了几百年,如今又见一株小槐从老树腹中生出,人称“槐中槐”。这是生命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红墙投下树影,瓦片层层叠叠,像凝固的时光。几株野草从檐角探出头来,倔强又温柔。这些建筑不说一句话,却把百年风雨都写在了纹路里。</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石板小路上,红墙绿树环绕,笑着望向镜头。我忽然明白:老城之美,不在景,而在人与景的相望。</p> <p class="ql-block">这树叫“蝴蝶槐”,因叶形如蝶。风起时,满树黄叶翻飞,真像一群蝶在告别秋天。</p> <p class="ql-block">五位朋友合影,五颜六色的服装,像秋日里的一道虹。笑声洒了一路。像是流动的诗。</p> <p class="ql-block">花展上,一人张开双臂,站在动物造型的绿植前,笑得像个孩子。蝴蝶与花环绕四周,阳光洒落,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原来节日的快乐,有时就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走出景山公园来到景山东大街。街景是真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眼井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像小时候住过的胡同,只是如今多了些艺术的气息。老城在变,可那份静气,一直都在。</p> <p class="ql-block">三眼井胡同是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东起嵩祝院西巷,西至景山东街,全长306米,宽7米,属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管辖。 ‌</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故居‌:位于胡同61号院,为毛泽东1918年首次来京时的居住地,与蔡和森等人曾在此居住,相关经历被《西行漫记》记载。</p> <p class="ql-block">因乾隆年间存在的一口三眼水井得名,形成于明代皇家库房区,清代演变为工匠居住区。</p> <p class="ql-block">2017年起实施综合整治,拆除违建1862平方米,完成通信线路入地和外立面改造,增设便民设施及二维码导览系统。</p> <p class="ql-block">2023年启动片区修复工程,规划文化展示与复合业态空间,2025年9月“井景之约”胡同美术馆开放,腾退空间形成60米艺术走廊并举办艺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胡同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井</p> <p class="ql-block">智珠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是明代皇家印经机构的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智珠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最初为皇家汉经厂和番经厂,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此地修建嵩祝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嵩祝寺西侧增建智珠寺,形成三寺相连的格局。 ‌</p> <p class="ql-block">寺院采用传统法式建筑风格,修复后保留了历史痕迹,如大殿柱子保留火烧熏黑痕迹、屋顶彩绘残缺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智珠寺现为免费开放的文化艺术中心,内设艺术展览馆、法式餐厅及茶馆,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东起东四西大街,西至景山前街,全长740米,宽33米。 ‌</p> <p class="ql-block">五四大街保护街区于1990年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包含北京大学红楼、老舍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民国时期特色与现代城市风貌,现存长春堂药店、皇城根遗址等历史遗迹。 ‌</p> <p class="ql-block">车站街景自行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五四大街不仅是北京秋季著名观赏地(以白蜡树景观闻名),还承载着文学与历史记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绘的“北平之秋”与该街区的秋景高度契合,其故居内的柿树印证了文学与现实的互动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我年年都来走一遭,尤其是重阳前后,树一黄,心就静了。谁说秋日寂寥?这满眼的金黄,不正是大地最热烈,最深情的告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