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山东省摄影艺术展&镜头在述说——随以进摄影50年作品展

海阔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省摄影家协会、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摄影艺术展在青岛美术馆启幕。</p> <p class="ql-block">自征稿启动以来,共收到近2.5万幅作品,经过两轮初评和一轮终评,遴选出兼具时代感与艺术性的优秀影像作品,展现了山东摄影人扎根现实、观照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场省级高规格综合摄影艺术盛会,以光影为笔、时代为卷,汇集了全省摄影创作者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山东的发展变迁与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获奖代表王超英分享了自己五十年来扎根黄河两岸的创作历程。她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克服种种困难,用镜头记录了龙卷风、抗洪抢险、滩区迁建等时代瞬间,其组照《黄河儿女—变迁拾萃50年》荣获金质收藏奖。她表示,这份荣誉属于黄河儿女与时代奋斗者。摄影人当以镜头为信仰,持续记录时代、传递温度。</p> <p class="ql-block">原山东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夏耕,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惠东,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范长国,青岛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兼人事局局长谢保家,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隋志强,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树成,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单伟,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赵希祥、潘永强、聂劲权、王启运及秘书长刘娟,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法磊,青岛市美术馆馆长迟涛,Vivo山东副总经理李伟群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与来自全省的摄影艺术家、获奖作者、摄影爱好者及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光影盛宴。</p> <p class="ql-block">徐树成在致辞中表示,青岛作为一座兼具山海灵秀与人文底蕴的城市,是摄影艺术的沃土。此次省展落地青岛,既是省文联、省摄协对青岛的信任,更是全省摄影艺术交流的宝贵契机。近年来青岛摄影事业蓬勃发展,广大摄影工作者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讲述百姓故事,期待以此次展览为纽带,深化与全省摄影界的合作,推动摄影艺术为青岛艺术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随后,范长国在致辞中介绍了本届省展的亮点特色。他表示,省展不仅是作品的陈列,更是映照社会变迁、连接摄影传统与未来的桥梁。本届省展在赛制、媒介与展陈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首次增设短视频与手机摄影单元,顺应影像传播新趋势;启用数字化投稿平台,优化参赛体验;主展场落地青岛并创新展陈形式,进一步扩大艺术影响力。这些创新实践,彰显了山东摄影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于惠东在讲话中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届省展作品题材广泛、立意新颖,既有记录大国重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也有关照百姓日常、人性光辉的温情刻画;既有展现山河壮丽的诗意表达,也有融合数字科技的先锋探索。每一帧作品都是山东摄影人向时代交出的深情答卷。希望以此为起点,激励全省摄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推动山东摄影事业迈向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在颁奖仪式环节,单伟、法磊为2025青岛市摄影艺术展暨第十届百姓摄影节获奖作者代表颁奖。作为群众性摄影品牌活动,青岛百姓摄影节在十年来以“无门槛”特性汇聚了数万市民作品,成为青岛人用光影书写城市记忆的“集体情书”。第十届青岛市百姓摄影节将于本月28日上午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幕,为秋日的岛城再添浓厚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省展在参与度上实现跨越式突破,创下多个“最佳”成绩:参展人数、作品征集数量均刷新历史新高,16个地市的文联与摄协全部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地市为让本地摄影人近距离学习优质作品,特意安排包车接送观展团队,从组织参与到现场氛围,均展现出省展对全省摄影界的强大吸引力,成为推动摄影艺术普及与交流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作为山东文化对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窗口,本届省展既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省摄影艺术在题材创新、技艺突破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更以“十五五”发展为新坐标,用富有温度的光影语言挖掘山东故事的深厚内涵,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p> <p class="ql-block">展览将持续开放至11月2日,期间除主展场的作品展示外,还将配套开展摄影作品创作思路分享讲座、大众摄影技巧指导等惠民活动,让专业摄影艺术走出展厅、贴近群众,切实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镜头在述说——随以进摄影50年作品展(1975—2025)</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上午10时,《镜头在诉说——隋以进摄影50年作品展》在青岛市美术馆精彩启幕。作为青岛市知名摄影家、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青岛市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大画幅专业委员会主任、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画报》原总编助理,隋以进从事摄影创作半个世纪,为报社、为人民、为时代创作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隋以进从不把自己当作艺术家,他一辈子都是一名普普通通、本本分分、隐入尘埃的记者,是一个看上去非常踏实,实际为人更是脚踏实地的摄影人。当有人问到他拍照的秘诀时,他只淡淡地说一句:“用眼睛看,用心去拍。”镜头在诉说,诉说世间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隋以进的摄影天地。</p> <p class="ql-block"> 一路锦绣 璀璨如斯</p><p class="ql-block">文/蔡晓滨(青岛日报社原党委书记、 社长、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都是通过取景框,与这个缤纷的大千世界达成某种神圣联系的。这个神秘的取景框,折射了摄影师对生命和生活的所有哲学思考:美好与邪恶,圣洁与贪婪,纯净的自然之美与人类的恣肆毁坏,人性的耀眼光辉与无法饶恕的邪恶罪行……抓取“决定性瞬间”,是摄影师与普通摄影爱好者的分水岭和试金石。这其中除了努力,更多的是天赋,是洞悉。这是大多数普通人永远无法翻越的高山峻岭。上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美国《生活》周刊摄影记者伯恩斯,穿行在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战乱和穷苦,是伯恩斯眼中抹不去的印记。伯恩斯感慨:“一个摄影记者,当他在抓拍照片时,是无法奢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同情心的。”当然,正是这种极度扭曲的二律背反,成就了伯恩斯一系列纪实摄影杰作。隋以进是幸运的。遥远的1975年,当隋以进第一次端起照相机时,风云际会,大潮翻涌,他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那个热血沸腾的辉煌年代。他可以从取景框中尽情表达他的喜爱,他的激动,他的深思,甚至他的些许质疑。半个世纪的跌宕岁月,五十年的孜孜以求,隋以进定格了特殊年代里的众多经典时刻、永恒瞬间。他数十年如一日,执着追逐摄影之梦的身姿,分外鲜明;他在摄影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令人感佩!照相术是伴着巨大争议闯入我们生活的。质疑者将摄影照片视为对现实生活的毫无意义的呆板拷贝。其实,构图和角度、剪裁和取舍,主体和陪体等等,正是摄影师主观意识的强烈显现。隋以进对“记录”的追求,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渴望。他执着的“借喻”,耐心的等待,意想不到的巧合,出人意料的叠加,使得我们今天“管窥”远去的时代时,有了充分的影像依据及无与伦比的亲切感。徜徉在隋以进的摄影作品当中,你会明显地感到,几十年的见微知著,半世纪的风云变幻,或犹春风拂面,或如骤雨加身,给你惊喜,更令你思考……定格永远无法复制的经典瞬间,是摄影师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和伟大贡献。1999年11月,中美“入关”谈判经六天六夜艰难拉锯和博弈,终于完成。凌晨2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几乎轰动整个世界。当中方谈判代表称赞美方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强硬而灵活的处事风格时,巴尔舍夫斯基突然诙谐地伸出右手食指,从右至左,划了一道优雅的弧线。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历史的瞬间。中国日报高级摄影记者王文澜,此刻却正蹲在地下换装相机胶卷。听着头顶上同行们一片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王文澜如万箭穿心,追悔莫及!从此,重大采访时,王文澜的手边,总会有一个装着全新胶卷的相机以备不时之需。一向严谨、认真、用心的隋以进,似乎没有经历过王文澜那样的遗憾。那一年,德国总理科尔在李鹏总理陪同下访问青岛海尔集团。国内外记者蜂拥而上,摄像机、照相机团团相围。隋以进冷静观察现场,预判贵宾的行进路线,早早守住最佳位置,关闭闪光灯,借助现场光源,拍下了科尔与李鹏主体鲜明,层次丰富,瞬间完美的纪实照片。最终成为青岛各大媒体的定稿之作,成为青岛市政府赠送科尔总理的珍贵礼品。寄情山水,是中国文人墨客的不懈追求和终极梦想,《千里江山图》曾激荡起了数不清的历史浪花。殊不知,摄影师们对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纤毫毕现的描摹,具有直抵心扉的无情穿透力。走进青岛市机关会议中心大厅,迎面一幅巨大的崂山风景图,带着山呼海啸般的气势扑面而来。这是隋以进的杰作。画面中,但见磐石坚韧,苍松翠绿,山势雄浑,气韵九州。这是隋以进数次深入崂山,摄影采风,在最佳角度、最佳光影中创作的一幅山水佳作。它诠释了崂山“海上第一名山”的内核和实质,是大美青岛的一张亮丽名片。以手中的相机助力家乡的现代化发展和文明进程,隋以进当之无愧。炽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愿,是隋以进摄影生涯的一个炫目之点。马克思当年曾由衷感叹:“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隋以进将突破和求新,融入了他摄影创作的每一个历程,每一段年华。他钻研大画幅摄影,并屡获殊荣;他组织各级各类摄影大赛,推出了一大批新人佳作;他策划了众多高水平摄影展览,吹沙见金,水落石出,使得许多优秀摄影作品拨云见日,熠熠生辉……今天,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内容繁多,包罗宏大的展览,是隋以进摄影生涯的一个缩影,一段总结。它向人们有力证明,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会达到一个怎样辉煌的高度。它隐喻的哲理显而易见:滴水穿石,不仅仅是持之以恒,更在于目标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展览开幕现场,隋以进在答谢词中说,“我的展览老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突破青岛30年一遇的最低温度,虽然如此,但我却感到很温暖,那是因为有大家的热情在烘托。”“两次展览两次降温,如果说上一次降温的感受是身体反映的话,那么这一次的降温感受却是心里的或者说是精神方面的。我在想,这是不是老天在提醒或者是在暗示我,应该冷静些,应该清醒些。是在告诫,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是关心、支持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蔡晓滨、查春明、李明和修方舟先生在热情洋溢的前言中,为我规划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准则。30多位书画家的墨宝为展览奠定了文化的基础和艺术的高度。可以说,前言和书画才是此次展览的亮点和重点。”“范长国主席工作繁忙,抽时间莅临展览现场,是对一个会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查春明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几十年的采访经验和故事,就是一本厚重实用的新闻摄影教科书。”“听说我要办展览,很多人伸出了热情的援手。青岛市美术馆把最好的黄金档安排我的摄影展。李爱军老师放下手上很多工作,在最短的时间,为展览做了一套非常专业的形象工程。红都画廊不仅让照片专业入框,还让作品专业上墙。青岛永盛影楼摄影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莉女士、青岛金瀚盛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伟先生、青岛中得鑫图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波先生,都给予了展览最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很多协会、单位和个人送来了花篮,使展览现场变成了花的海洋,充满了祥和的氛围。许多朋友积极推送展览信息,使展讯迅速传播,家喻户晓。还有一位儒雅的老总,也默默地帮助我,他不让透露姓名,所以我只能说:谢谢您,王总!”</p> <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p><p class="ql-block">青岛日报报业集团</p><p class="ql-block">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p><p class="ql-block">承办单位:</p><p class="ql-block">青岛画报</p><p class="ql-block">青岛市摄影家协会</p><p class="ql-block">展览时间:</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日—30日(逢周一闭馆)展览地点:</p><p class="ql-block">青岛市美术馆大殿及东、西厢展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