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肖青春广东韶关</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2710653</p><p class="ql-block">插 图:自拍</p> 10月21日上午,广州气温骤降,前一天还身着短袖衫的人们纷纷换上了长袖。在这带着几分凉意的舒适温度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缓走进了大元帅府。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殿堂,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瞬间将我拉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坐落在珠江南岸,毗邻海珠桥。它宛如一位沉默而威严的历史守望者,静静伫立在那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作为依托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而建的纪念馆,它如今身兼数职,既是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更是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这些荣誉与身份,无疑是对它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高度认可。 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段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建筑。1917至1925年,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其中两次在此开府办公。在这里,他领导了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为捍卫共和、复兴中华而不懈奋斗。他筹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他推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里,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大本营,是国民革命的策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革命法宝并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见证地。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我仿佛能看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日夜操劳、运筹帷幄的身影。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还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它是全球现存孙中山与宋庆龄共同生活时间最长、规模最宏伟的旧址。其前身为兴建于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厂,现存门楼、两栋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精髓,既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着西方建筑的精致华丽。2019年,它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其建筑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 199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利用,辟为纪念馆。馆内现设有多个基本陈列,每一个陈列都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引领我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帅府复原”陈列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着那些复原的场景,我仿佛能看到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激烈讨论、制定战略的情景。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紧张与激情。 “捍卫共和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陈列则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建立政权的历程和重要意义。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孙中山早年的奋斗历程”陈列让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和不懈追求。他从少年立志,到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再到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帕内建筑艺术在广州”陈列则让我领略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帕内这位澳洲建筑师将自己的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为广州的城市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帅府名人”陈列则介绍了与大元帅府有关的众多历史名人,他们或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或是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个时代的英雄们。 走出大元帅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和革命情怀,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作为一名退休人员,虽然已经离开职场,但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力所能及当好历史的“存档者”,更要做好未来的“接线员”,让年轻一代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