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佛像的哀伤与祈愿

旭曰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蹄寺佛影:千年瑰宝的哀伤与祈愿</p><p class="ql-block"> 邹东升(大连)</p><p class="ql-block"> 甘肃马蹄藏族乡的群山之间,藏着一处跨越千年的奇迹——马蹄寺石窟群。它始建于北凉,因石上天然马蹄印得名,明永乐年间更获御赐“普观寺”之名,30余处窟龛如明珠般嵌在红砂岩上,9个编号洞窟各藏乾坤,尤以“33天”石窟最是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 那是工匠们用生命写就的史诗。40余米高的陡峭崖壁上,他们以手为笔、以凿为锋,自上而下凿出7层21个窝龛,曲折隧道如脉络相连,远望去恰如一座悬空的宝塔。藏佛殿更堪称一绝,前堂、拜殿与三面甬道构成国内罕见的超大单体石窟,不用一根铁钉、一抹水泥,全凭木料榫卯咬合,墙面棚顶以草木灰悉心糊就,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古人“与山共生”的智慧。佛龛里的造像曾何等鲜活,壁画曾何等绚丽,连佛前石窗的位置都经过精心测算——让佛陀每日能沐浴日月星辰的光辉,历经千年风沙雨雪,竟也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 可如今,这份庄严与精妙正被无情消解。游人沿着仅容一人通过的隧道攀爬时,心中少了敬畏,多了轻率。洞窟墙壁上,“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我爱你”的刀刻字迹密密麻麻,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千年壁画早已起皮破裂,失去了往日色泽;更令人痛心的是,释迦牟尼佛窟中,十余尊佛像已悄然失踪,只留下空荡荡的佛台,诉说着特殊年代的遗憾。古人耗尽心力守护的文化瑰宝,却在和平年代遭遇人为的重创。</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迷信,而是对文明的敬畏。当我们在国外看到百年建筑都被悉心呵护时,更该明白:马蹄寺的价值,从不止于“罕见”与“珍贵”,它是工匠们的血汗结晶,是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我们与千年历史对话的桥梁。若任由刻痕蔓延、佛像消逝,终有一天,我们只能在书本图片里想象它的恢弘,再也摸不到红砂岩的温度,见不到佛陀窗前的星光。</p><p class="ql-block"> 愿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能收起刻刀、屏住呼吸——别让千年佛影,只在风中叹息;别让文化瑰宝,断送在我们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