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复习班的日子里

石书民

<p class="ql-block">  人的年龄越大,越是留恋旧日的时光,尤其是那些青春奋斗过的日子,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们清晨读书的山头,课堂上老师亲切讲课的笑容,下午操场上活动的糗事,特别是我们在一起“开夜车”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1987年高中毕业,正巧赶上高考制度恢复,去高考复习班报名的我像小学一年级报名的新生,不同的是一年级是家长给孩子报名,来复习班是自己给自己报名。当时的选择有两个,报文科还是理科。我当时并不知道未来的结果,只是根据自己的一时喜欢选择了理科复习班。为什么说自己像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到复习班才知道自己在初中、高中该学会的知识没有学会。好比农民耕地,本应深耕,却只是滑破了浅浅的地皮,地下有什么宝藏,一概不知。这是在复习班第一次摸底考试后我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复习班有两个大教室,具体位置是山西医学院在隰县的旧址,闲置的大教室,讲台下的座位是逐步升高的台阶式座位。老师在讲台上一举一动,我们坐在课桌前看的清清楚楚。复习班学习氛围好,凡是报名来复习班的同学都是抱着理想来的,昔日调皮捣蛋的同学不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好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就像大浪淘沙,自己是一粒沙子,随浪前行。</p><p class="ql-block">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赵峰林同学就来到堆金山东边山巅上背课文,我们背的课文以政治内容为主,也背一些语文经典段落。山巅之上,背课文的同学很多,各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朗朗的读书声迎着东方的日出渐渐散去。回家吃饭,火速上学,有人开始叫这样的身影是“书呆子”,我不在乎别人叫什么,每天跟着同学攻克难题,坐在我身旁的同学叫张安龙,他每次考生物总是100分,其他同学都羡慕他,我也十分羡慕他。我在羡慕他的同时,观察他如何学生物知识。原来他做完大题后,对课文内容逐字推敲,确保了填空题点滴不漏。学则进步,立竿见影。后来生物课考试,他第一,我第二。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像农民秋天挖红薯,一挖一大堆,那种感觉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语文老师祁思明、物理老师秦瑞、数学老师乔振兴、化学老师冯全生、生物老师刘国雄,耐心讲解知识的身影,至今还在脑海浮现。当我们在课堂上准确回答问题时,老师的笑容是那么灿烂,温情的笑容甜在我们心里。老师一句表扬,瞬间点亮我们刻苦学习的心灯,鼓励我们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会坚持学下去。</p><p class="ql-block"> 下午在操场上活动,我和两位身强力壮的同学在单杆上比跳远,同频共振,把单杆弄坏了。我们拿着坏单杠,找到体育老师高龙,高老师居然没批评我们,只是让我们先放在办公室,他说随后再修一下就好了。我们三人一个个都不好意思,十分尴尬,感觉自己做了一件糗事。</p><p class="ql-block"> “开夜车”是在复习班学会的。老师不让我们开夜车,可晚上我们几个同学悄悄开夜车,通宵达旦,弄的精疲力尽。我们“开夜车”小组有四人。高文志、李文晋、杨军是文科复习班的,唯有我是理科复习班的。我们四人再分成两个小组,我和文志一组,文晋和杨军一组。晚上,我们来到李文晋父亲的办公室,一间房子,一支床,床上有被褥、枕头,靠窗台有一张办公桌,桌上掉一盏日光灯,办公桌两边各有一把椅子,一个洗脸盆放在钢筋焊接的铁架子上。我们每天晚上在这里“开夜车”,我和文志前半夜“开车”学习,凌晨一点,瞌睡虫来了,我们叫醒在床上打呼噜的他俩,他俩一咕噜爬起来,下地来到脸盆前,一头扎进冷水里,让自己在睡梦中清醒。然后我们进入梦乡,他俩接着“开夜车”。我们那时背会许多名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笨鸟先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开夜车”遇到的难题,白天问老师。“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彻底弄明白难题的来龙去脉才罢休。</p><p class="ql-block"> 一晃多年过去,复习班的岁月成了《青春万岁》的美好时光。如今回想起来,假如自己没去复习班,注定会跟着建筑师父亲去当一名建筑工人。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在复习班掌握了许多知识,我才逆袭成为一名国家税务干部。</p><p class="ql-block"> 感谢复习班,感谢复习班每一位老师,感谢在一起呼唤青春万岁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  作者:石书民,隰县税务局退休干部,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喜欢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