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攀西裂谷北部的凉山州博物館,1984年6月的一天,馆长、研究员刘弘和工作人员刘世旭在州日杂废品库拣选文物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件五铢钱铜范(模具)。</p> <p class="ql-block">铜五铢钱范</p> <p class="ql-block">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18年)开始用铜铸造发行外圆内方的国家货币,流行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行“开元通宝”才被废止。由于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深受百姓欢迎。五铢钱一直用到了唐初,穿越700年的历史烟云,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货币种类。</p> <p class="ql-block">刘馆长和工作人员发现的五铢钱铜范,残长10厘米、宽7.5厘米、厚0.5厘米。铜范上,铸有8枚五铢钱。钱径0.5厘米、穿1厘米。“五”字交笔弯曲,与上下两横相接处呈垂直状,字宽大。“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较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p><p class="ql-block">刘弘推测,此钱范母当是建武19年东汉朝廷巩固了在这一地区统治后,由中央政权统一发给边远地区铸钱标准,其时代为东汉初期。</p> <p class="ql-block">1987年,攀西地区还发现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汉代冶铜铸币遗址之一的西昌“东坪遗址”呈现了成堆的铜五铢钱。从遗存的10万吨炼渣和若干冶炼设备数量来看,这里至少冶炼了2~3万吨铜或铸造了同量的五铢钱。</p> <p class="ql-block">1996年,西昌马道镇杨家山出土了两件东汉铜五铢钱叠铸件。两件铸件的柱体都呈鱼脊状,含大量浇铸用砂,柱体上有叠铸币10余层,完整的每层有4枚五铢钱,左右各两钱,每层间距1厘米。这两件五铢钱叠铸件,有可能是由“东坪”铸造的。它们的精美程度,让人一唱三叹。</p> <p class="ql-block">2009年,四川宜宾市江安县有人在长江边寻找奇石时,在江滩边发现了上百枚五铢钱</p> <p class="ql-block">看那一枚枚挣脱泥土而拱出的五铢钱,在斑斑锈迹中散发出的岁月气息,宛如一把打开时光隧道的钥匙,将千年驿道那些奇珍异宝和传奇故事展现今人面前。而五铢铜币上的小方孔,更如一道探视历史外景的天窗,让人窥见当年驿站上充满烟火气息的“清明上河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