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期良知班学习</p><p class="ql-block">第282天</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姓名:何慧珍</p><p class="ql-block">地区:河南平顶山</p><p class="ql-block">志愿:我志愿成为,自省 利他 致良知,感恩,担当,付出,印证。传播圣贤智慧。让身边多一位致良知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担当记录:</p><p class="ql-block">58期致知1班1组检组</p><p class="ql-block">64期格物5班13组检组</p><p class="ql-block">|当|下|即|未|来|</p><p class="ql-block">【自省 利他 致良知】</p><p class="ql-block">10.20 第一期良知班(第四阶段)功课打卡表</p><p class="ql-block">#小程序://金山文档/rE0RfWiUxKzg66C</p><p class="ql-block">担当打卡:</p><p class="ql-block">64期格物 5 班功课打卡表(10月27开班</p><p class="ql-block">https://www.kdocs.cn/l/coogaDTUOwW3</p><p class="ql-block">今日功课</p><p class="ql-block">1、准时交功课✔:2分</p><p class="ql-block">2、日行一善✔: 2分</p><p class="ql-block">3、每日自省✔:2分</p><p class="ql-block">(1)不抱怨,不说谎</p><p class="ql-block">(2)时刻保持恩悲敬 </p><p class="ql-block">4、家书感悟✔:2分</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家书是李梅玲老师的。《济南孤困儿童志愿团成立5周年成果汇报彩排感悟》:一</p><p class="ql-block">.以“心”为桥,见证双向治愈的生命联结。梅玲老师与帮扶儿童吉祥的互动细节---“第一时间接我”“牵着手入场”“成为少年志愿团担当者”,感受到帮扶的本质: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滋养。孩子从“需要被看见”到“主动发光”的转变,印证了致良知“以心唤心”的理念---当志愿者用真诚打开孩子的心门,孩子也会以成长回馈这份善意。这种“被需要”与“被成就”的共鸣,让帮扶超越任务,升华为生命的共同成长。二.以“行”为笔,书写公益生态的温暖长卷。四年间,梅玲老师从个体参与到见证莱芜团五年历程,与玉玲老师、弟媳等志愿者跨领域合作,展现了公益事业的“生态化”发展。彩排现场导演的指导、团长的帮扶故事分享、志愿者的全情投入,共同勾勒出“众人拾柴”的温暖图景。这种“付出无后遗症”的实践,印证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髓---公益不仅是行为,更是心性的修炼,让每个参与者在奉献中收获生命的丰盈。</p><p class="ql-block">感恩优秀家书的分享</p><p class="ql-block">5、志愿者担当体悟✔:2分</p><p class="ql-block">在担当群里,昨天格物班开班第1天就有一位学员跟我说太忙了,想退出班级学习。本来想用责任或者坚持等道德的话,而我最后还是选择了退一步,用过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唯一祝福的话,其实我想到的就是对她无论他们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尊重他们。真正的引领,不是将人绑在必须完成的轨道上,而是允许对方在关系中保持暂停甚至退出的自由,这让我想到中国画中的一个留白看似空缺,实则是为留下想象 回归的空间。第2个是他们的需要不是被说服留下,而是被确认我的感受被值得重视。教育的智慧往往在于穿透表象的问题,看见问题背后那个需要被安抚的人。第3点是用理解替代要求建立长期的信任吧。若要强行挽留或者暂时留住学员,这种绑定的就会消耗关系的纯粹。把我选择了我理解你的回应,我想看是放弃了短期目标而长期的信任的见解,我想这位学员他能记住不是,被要求留下而是被允许离开的温暖。信任如同种子当学员未来需要支持时会因曾经被尊重的经历而主动靠近,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人留在课堂上,而是让每个接触他的人都能带着被看见的温度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感恩</p><p class="ql-block">6、今日敬天爱物践行分享(第四阶段必须做到:1、润养天书;2、润养地面或桌面;3、润养无二;4、穿鞋、脱鞋。)</p><p class="ql-block">(1)14点前是否精准做到:是</p><p class="ql-block">(2)做到后的感受启发:</p><p class="ql-block">敬天爱物,润养天书,润养地面或桌面,润养无二,穿鞋,脱鞋的践行,时刻觉察自己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真正的践行,让做到成为事实。感恩</p><p class="ql-block">今日总得分10分✔</p><p class="ql-block">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p><p class="ql-block">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p><p class="ql-block">明理、立志、践行、印证</p><p class="ql-block">自省、利他、敬天、爱物</p> <p class="ql-block">在担当群里,昨天格物班开班第1天就有一位学员跟我说太忙了,想退出班级学习。本来想用责任或者坚持等道德的话,而我最后还是选择了退一步,用过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唯一祝福的话,其实我想到的就是对她无论他们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尊重他们。真正的引领,不是将人绑在必须完成的轨道上,而是允许对方在关系中保持暂停甚至退出的自由,这让我想到中国画中的一个留白看似空缺,实则是为留下想象 回归的空间。第2个是他们的需要不是被说服留下,而是被确认我的感受被值得重视。教育的智慧往往在于穿透表象的问题,看见问题背后那个需要被安抚的人。第3点是用理解替代要求建立长期的信任吧。若要强行挽留或者暂时留住学员,这种绑定的就会消耗关系的纯粹。把我选择了我理解你的回应,我想看是放弃了短期目标而长期的信任的见解,我想这位学员他能记住不是,被要求留下而是被允许离开的温暖。信任如同种子当学员未来需要支持时会因曾经被尊重的经历而主动靠近,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人留在课堂上,而是让每个接触他的人都能带着被看见的温度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