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六 世 达 赖一一神 密 活 佛、诗 圣</b></p> <p class="ql-block"> 您知道著名诗句<b>“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b>出自何处吗?所要表达出何等境界吗?是何时何人所作吗?它出自《仓央嘉措诗集》里;道出修行者面对爱情与信仰的两难抉择;是在康熙年间所作,<b>作者是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一一仓央嘉措,活佛、诗圣。</b></p> <p class="ql-block"><b>△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b></p> <p class="ql-block"> 当您在西藏布达拉宫游览、参观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各世圆寂的达赖喇嘛都供奉在布达拉宫里,唯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不在其中,他在哪儿啦?<b>在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东南的“贺兰山南寺(广宗寺)”!为什么?</b>我来把问句给您拉直。</p> <p class="ql-block"><b> 一、</b></p> <p class="ql-block"><b> 仓央嘉措</b>(1683-1746年),<b>第六世达赖喇嘛</b>,门巴族人,<b>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活佛;也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民歌诗人。</b>他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今林芝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b>家族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 </b>幼年在哲蚌寺研习佛学,当过牧童,熟悉农村风情,喜爱民歌,深受民间文学熏陶。</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三岁那年,五世达赖圆寂, 但摄政王桑结嘉措为避免政局动荡,消息未公开。秘密寻找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因握住了五世达赖遗留的法器,被喇嘛认定为此世转世灵童,摄政王桑结嘉措隐瞒了转世消息。<b>直到1697年,仓央嘉措14岁时,才正式被西藏摄政王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于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b></p> <p class="ql-block"><b>△六世达赖喇嘛一一仓央嘉措</b></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出身既不是蒙古王公,也不是西藏的大贵族之家,只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农家的孩子,因为当时的礼教<b>(金瓶掣签、转世灵童)</b>的规矩,所以才成为了喇叭的继承人。他本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他在当时只是一个傀儡,另一个有权势的长老把持着所有的事务,他没有 地位和身份,也无法有任何的作为,同时他还被西藏政教斗争所干扰着。从14岁开始入住布达宫,每天都要学习难背的教条和经书,还没有自由,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崩溃的。</p> <p class="ql-block"><b> 西藏有“黄教(格鲁派、身着黄衣)”和“红教(宁玛派、身着红衣) ”是藏传佛教中的两大重要教派,</b>它们在历史传承、教义实践、修行方式以及僧人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b>红教可以结婚生子,而黄教严禁接近女人。</b>仓央嘉措是14岁的时候才成为黄教(格鲁派)领袖,在此之前他所在的原生家庭都是信奉的红教,相传仓央嘉措在进入布达拉宫之前,他有一个很相爱的女子。入了佛寺的生活严苛又桔燥,所以仓央嘉措一直都想要逃离,想要和自己心爱的女子浪迹天涯,可是命中注定仓央嘉措无法拥有平常人生活,他被抓回来了,他最爱的女子也不得不接受严酷的惩罚。 </p> <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的喇嘛时期, 仓央嘉措受到了严格的监督和学经修道的指导,<b>政治上的束缚和生活上的禁铜,让仓央嘉措内心充满抑郁,</b>他在诵经文的同时,创作诗篇,以此表达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以及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p> <p class="ql-block"><b>△他和叫卓玛姑娘,逛遍了八廓街夜市。</b></p> <p class="ql-block"><b> 康熙三十五年的一个雪夜,</b>仓央嘉措乔装打扮第一次偷偷走出布达拉宫,<b>跟着一个叫卓玛的姑娘,逛遍了八廓街的夜市。</b>卓玛给他买了一串糖葫芦,酸甜的汁液沾在嘴角,他笑得像个孩子,清晨他返回宫去。也就是从那天起,他只想躲在布达拉宫的僧房里,白天习经文、捻念珠,深夜写诗文、抒情感,把对人间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都写在藏纸做的本子上,偶尔想起八廓街的糖葫芦,那根串糖葫芦的竹签在其枕下磨的溜光也不肯弃去……</p> <p class="ql-block"><b> 二、</b></p> <p class="ql-block"><b> 贺兰山南寺(广宗寺)景区。</b>众所周知,<b>内蒙古阿拉善盟是沙漠、戈壁之乡;是骆驼之乡;是胡杨林之乡。</b>但当您从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向东南驱车约30公里,来到了贺兰山主峰西麓的南寺,却会感受到另一番天地。这座占地3900公顷南寺景区,周边有原始森林和国家珍稀动植物,山峦重叠,曲径通幽,整个旅游区森林茂密,春秋鸟语花香,冬雪山林皑皑,还可直观贺兰山主峰巴彦笋布尔。进入山门的两侧岩壁上雕满了彩绘佛像,有内蒙古最大的石雕佛像群。这里庙宇轩昂,历史古迹众多,佛教文化氛围浓郁。<b>贺兰山南寺是以“广宗寺”为中心将寺院景观与贺兰山原始森林景观结合起来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贺兰山南寺即广宗寺,因供奉六世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而闻名宗教界,是阿拉善左旗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b>位于贺兰山主峰西北麓。始建于1756年,由六世达赖喇嘛的遗愿促成,<b>清朝1760年由乾隆帝御笔赐名“广宗寺”。</b>该寺因与巴彦浩特镇以北的北寺(巴丹吉林庙)相对,<b>也被称作“南寺”</b>。寺庙依山而建,鼎盛时期拥有2859间僧舍、 1500余僧侣,被称为“小塔尔寺”。寺庙历经破坏后重建,<b>现存主要建筑包括金刚口石雕佛像群、红庙、黄楼寺等,</b>寺内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六世达赖法体灵塔、清代皇室御赐匾额及稀世文物,该寺至今已有269年。</p> <p class="ql-block"><b>△贺兰山南寺(广宗寺)</b></p> <p class="ql-block"> 读者禁不住要问:六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遗体为何会安放在广宗寺?</p> <p class="ql-block"><b> 在藏传佛教里,历代达赖喇嘛中在藏区之外的就是六世达赖喇嘛。</b>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直是史学界、藏传佛教界有争议的人物,这与他的身世有关。据有关史料记载,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1706年)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康熙帝废黜,解送北京,<b>道经青海纳木措湖时中夜遁去,不知所终。(</b>一曰:患病身亡;二曰:被藏民救走;三曰:被押送人放走。)</p> <p class="ql-block"><b> 相传,屏身遁去的仓央嘉措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b>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后,于1716年来到阿拉善地区,被当地人信奉为上师。他选址现贺兰山西麓南寺处,修行传教,筹建寺院。<b>1746年,在南寺尚未建成时,圆寂于此,终年六十三岁。</b></p> <p class="ql-block"><b>△(地图中标红处)贺兰山南寺即广宗寺</b>(仓央嘉措圆寂处)</p> <p class="ql-block"><b> 其徒弟扎旺多尔济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追随者及助手,</b>他崇尚师父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把其宗教思想与政治主张在阿拉善地区践行。同时,<b>他遵照仓央嘉措遗愿,在阿拉善地区主持修建了广宗寺,</b>曾因寺院未建成和遗体存放出现问题等原因,仓央嘉措法体“三进三出”寺院,最终将仓央嘉措遗体安放在广宗寺黄楼里 <b>[ </b>现存放的是六世达赖骨灰(文革中肉身被火化)造流金铜塔供奉 <b>]。</b></p> <p class="ql-block"><b>△贺兰山南寺即广宗寺</b>(图为供奉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遗体宝塔的大殿“黄楼寺”)</p> <p class="ql-block"><b> 三、</b></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1706年在青海出走,1746年在阿拉善圆寂,他奇特的经历和神秘的传说,让许多后来研究人员扑朔迷离,由于还没有找到一部有关他生平的完整而可靠的传记,尤其是对他后半生的经历,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因此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 </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 著名学者于道泉先生将北京雍和宫喇嘛携带的《仓央嘉措情歌》 译成汉文,后又译成英文,向全世界传播。同时也将仓央嘉措的达赖喇嘛身份公诸于世,开创了仓央嘉措研究的先河,<b>仓央嘉措作为藏族活佛、诗圣的真面目才渐为世人所认知。</b></p> <p class="ql-block"><b>△广宗寺一角</b></p> <p class="ql-block"> 若要<b>提及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六世达赖喇嘛一一仓央嘉措,无疑会成为众人心中的首选,他</b>虽因政教斗争不得志,而其诗歌闻名于世。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后人汇编为<b>《仓央嘉措情歌集》</b>,收录约60多首代表作,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真挚;<b>既有对男女爱情的细腻描绘;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深情抒发;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b>其作品突破宗教束缚,表达人性与理想,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高僧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 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仓央嘉 措曾留下很多优美的诗歌,是藏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b>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乾隆皇帝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b></p> <p class="ql-block"><b>△在供奉六世达赖法体灵塔寺前,表演阿拉善盟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舞蹈项目“查玛”。</b></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情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极强的“杀伤力”,被后世评价为<b>“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注:</b>主要源于二者诗词风格对性别的特殊影响力--纳兰词易使男性沉溺情爱消磨志向,<b>仓央情诗易令女性耽于幻想脱离现实。]</b>如其诗歌<b>《情郎》“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b>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不同的身份和心境;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又体现了他内心充满一种沧桑和悲凉。都说他是雪域最大的王,可是他连一个喜欢的人都守护不了,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p> <p class="ql-block"><b>△仓央嘉措最美十句情诗</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b></p><p class="ql-block"><b>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b></p><p class="ql-block"><b>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b></p><p class="ql-block">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佛法与爱情之间的挣扎,他既希望能够修行成佛,又不愿辜负心爱之人。诗中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表达了诗人对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的渴望、希望、求解。此诗用现在流行语可直译为:<b>“爱江山更爱美人”,然而,“鱼和熊掌兼得难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8日子时于山东济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