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木樨</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20845</p><p class="ql-block">音乐:《秋风词》</p> <p class="ql-block"> 汕头,位于粤东沿海,别称“鮀城”,全国著名侨乡。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韩江、榕江、练江在此汇流入海。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繁荣港口,汕头以精致功夫茶、鲜美牛肉丸和特色蚝烙闻名,城市开放兼容,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十月的风裹挟着南国特有的温润,踏上汕头的街巷,仿佛翻开一本泛黄的老相册。这里没有喧嚣的打卡热潮,只有骑楼下的斑驳光影、石板路上的细碎脚步,以及历史与当下悄然对话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走在老城区的街道上,中西合璧的骑楼连绵成廊,灰白墙面刻满岁月痕迹,飞檐下红灯笼轻摇,恍若清末民初的商埠重现在眼前。顺昌街口的牌坊静静矗立,“顺昌”二字寓意吉祥,一如百年前通商口岸的繁荣愿景。我驻足于一座雕梁画栋的老商铺前,仰头望去,“商铺安”三字金光微闪,仿佛仍是当年匠人一笔一划镌刻下的祈愿。不远处,圆形欧式建筑与中式亭台遥相呼应,一个写着“WELCOME TO SWATOW”的彩绘墙迎接着来客,异域风情与本土记忆在此交织成诗。</p> <p class="ql-block"> 1860年元旦,汕头开埠,成为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汕头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span>1980年8月,全国人大五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汕头从此站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的设立在汕头开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漫步小公园开埠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独具侨味的骑楼群。这些建筑多数是早年“下南洋”的华侨返乡投资建设的。在我国,像这样成片、规模地存有近代街区风貌的城市非常罕见。小公园开埠区是近代开埠的34个城市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较为完好的开埠区。</p> <p class="ql-block"> 南生百货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栋建于1932年的建筑曾是汕头最高的建筑之一,拥有全市第一部电梯。它集购物、餐饮、住宿和娱乐于一体,反映了汕头作为港口城市的繁荣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栋具有南洋风格的圆弧历史建筑上,“潮汕工夫茶”的金字招牌格外醒目。灰色外墙与中式雕花沉淀着时光,楼下“珍香茶业”的店铺熙熙攘攘。人群与车流穿梭其间,阴沉的天空下,一幅市井烟火与茶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在一面写有“我爱汕头”的文化墙前,我微笑留影,心形的“爱”字炽热醒目,身旁“英歌”卡通诉说着地方非遗的活力。这一刻,我不再是过客,而是被这座城温柔接纳的一份子。</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的中山纪念亭飞檐翘角,红灯高悬,像是从《营造法式》中走出的遗珍;以中山纪念亭为圆心,放射状的街巷布局是小公园开埠区的另一大特色。据说,世界上只有两个城市的街道是蜘蛛网型的,一个是巴黎,另一个就是汕头的旧城。而小公园历史街区的规划是以法国巴黎街区为蓝本,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型扩散,条条道路通码头。这既是方便的交通网络,也是适宜的商埠布局。</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汕头市启动小公园修复改造工程,传承城市文脉,让海内外潮汕人回望汕头时,看得见骑楼,记得住乡愁。小公园开埠区打造了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设立陶瓷微书、抽纱、剪纸、玉雕等工作室,搭建潮汕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平台。</p> <p class="ql-block"> 小公园附近而身旁现代楼宇林立,招牌闪烁,时空在此折叠。我走过一条条铺着石板的小街,两旁是甘草水果摊与潮汕老字号,空气里飘着酸甜果香与淡淡海腥。人们推着婴儿车缓缓而行,有人举伞拍照,也有人坐在长椅上闲话家常——这并非景区的表演,而是真实流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1860年的被动开埠,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到1980年把握历史机遇,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的开放基因,可谓源远流长。然而,与同期起步的深圳、厦门相比,这座“百载商埠”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表现,却多少显得有些黯然。</p> <p class="ql-block"> 它曾手握“特区”王牌,却未能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的胜势。当其他特区高歌猛进时,汕头一度在定位摇摆、内生动力不足及信用受损的阵痛中徘徊,从“弄潮儿”变成了“追赶者”。小公园的斑驳骑楼,见证的不仅是昔日的辉煌,也仿佛在无声诉说其后的失落与沉思。</p> <p class="ql-block"> 但历史从不是单行线。这片放射状的街巷,既连接着昔日的码头与商埠,也连接着挫折的过去与必须被重塑的未来。如今,它以“侨”为桥,在华侨试验区的平台上谋求新一轮开放。这艘曾一度减速的航船,正试图从深厚的侨乡底蕴中再次起锚,驶向未知却充满可能的深蓝。</p> <p class="ql-block"> 逛完小公园,刚好赶上看英歌舞。《大潮归来》以英歌舞演绎时代气象,令人耳目一新。舞者踏潮而歌,槌起槌落间尽显力量与豪情,似惊涛拍岸。虽不及千古情之气势磅礴,却自有一番劈波斩浪的雄浑气魄。这舞蹈不诉衷肠,只以铿锵节奏擂响奋进战鼓,恰似时代浪潮奔涌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