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城尋古碎片

PEIKANG

<p class="ql-block"><b>題記</b></p><p class="ql-block"><b>它是史書里的帝國余暉,是伊斯坦布爾的“活化石”。尋古,是觸摸石頭的記憶。</b></p> <p class="ql-block"> 烏爾班的巨炮</p><p class="ql-block"> 戳破了拜佔庭的鎧甲</p><p class="ql-block"> 法蒂赫殘垣的裂痕 還在蔓延</p><p class="ql-block"> 月光恰是更古老的砂漿</p><p class="ql-block"> 把城牆內外的燈火</p><p class="ql-block"> 砌成了同一片黑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聖索菲亞的鐘聲</p><p class="ql-block"> 藏在穹頂的馬賽克壁畫里</p><p class="ql-block"> 聖壇的燭燈下</p><p class="ql-block"> 有人正在用土耳其語</p><p class="ql-block"> 拆解東正教的晚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合麥特廣場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頂破了千年的雲</p><p class="ql-block"> 彎月牆披著拜佔庭的風</p><p class="ql-block"> 蛇柱纏過戰車轍和我的腳印</p><p class="ql-block"> 老木屋把舊影釀成了書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蘇萊曼的彎刀</p><p class="ql-block"> 躺在托普卡帕宮的展櫃里</p><p class="ql-block"> 鐵鏽默默地吞噬著鐵</p><p class="ql-block"> 唯有懂你的人</p><p class="ql-block"> 才能喚醒沈睡的靈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杜莎的頭 貼著地</p><p class="ql-block"> 目光凝視 成了永恆的謎 </p><p class="ql-block"> 淚柱上滲出的 鹽晶 </p><p class="ql-block"> 像奴隸未落下的嘆息 凝固</p><p class="ql-block"> 水宮里 十萬噸黑暗 </p><p class="ql-block"> 托著明滅的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拉太的灰白圓柱</p><p class="ql-block"> 撐起了帝國亙久的天光</p><p class="ql-block"> 而我 穿越時空旋梯</p><p class="ql-block"> 在塔樓十字箭孔處 瞭望</p><p class="ql-block"> 聽東徵艦船的鳴笛聲</p><p class="ql-block"> 撞見最真實的自己</p> 以下輔讀文字源自網絡 <p class="ql-block"><b>君士坦丁堡城牆</b></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城牆是圍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古代石質防禦體系,始建於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時期,包含陸牆、海牆及護城河系統。現存遺跡以5世紀塞奧道西斯二世擴建的雙層城牆為核心,延伸約7公里,設置96座城樓與20米寬護城河,保留黃金城門等八座主城門。該城牆歷經多次維修和加建,曾抵御阿瓦爾人、阿拉伯人、羅斯人等圍攻。1453年奧斯曼帝國用火炮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現存有耶迪庫勒堡壘、佈雷契耐城牆及金角灣海牆殘段。城牆所在區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b>聖索菲亞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由物理學家伊西多爾和數學家安提莫斯設計,公元537年完工。作為東正教中心教堂近千年,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改為清真寺,1935年世俗化改為博物館,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名稱“聖索菲亞”在希臘語中意為“神聖智慧”,源自對耶穌的宗教稱謂。</p> <p class="ql-block"><b>阿合麥特廣場</b></p><p class="ql-block">阿合麥特廣場,現稱蘇丹阿合麥特廣場,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藍色清真寺正前方。該廣場原名君士坦丁堡黑波德若姆,源自古希臘語(河馬)與(跑道),拜佔庭帝國時期為戰車競技場及市民活動中心,現為城市歷史、文化與旅遊核心區域。廣場現存三座紀念碑:塞奧道西斯“奧拜里斯克”方尖碑、青銅蛇柱及君士坦丁“奧拜里斯克”方尖碑,西南側保留大競技場彎月形牆壁遺跡。周邊18世紀木造建築群集中於梭烏克切什米大街,修復後改為旅館或圖書館,形成特色景觀。</p> <p class="ql-block"><b>托普卡帕宮</b></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宮又稱老皇宮,位於伊斯坦布爾金角灣和老城的凸角處,頻臨海峽,是奧斯曼帝國的皇宮,始建於1459年,作為蘇丹的官邸及權力中心長達近400年(1465-1853),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及博物館,以建築群、珍寶收藏及戰略景觀聞名。</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宮不僅是奧斯曼帝國歷史的見證,也是伊斯坦布爾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旅遊景點。</p> <p class="ql-block"><b>耶萊巴坦地下水宮</b></p><p class="ql-block">耶萊巴坦地下水宮是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地下貯水設施,鄰近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該水宮始建於6世紀拜佔庭時期,由朱斯提尼安大帝下令建造,動用七千名奴隸歷時多年完成,主要用於宮廷供水及戰爭儲備。建築長140米、寬70米,由336根高9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撐,石柱多取自安納托利亞地區神殿,儲水量最高可達10萬噸。水宮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逐漸廢棄,16世紀被荷蘭人重新發現。20世紀60年代考古發掘後,其內部美杜莎頭像柱基、淚柱等神秘元素及聲光環境吸引多部國際電影取景。</p> <p class="ql-block"><b>加拉太石塔</b></p><p class="ql-block">加拉太塔位於伊斯坦布爾金角灣北岸,是一座灰白色圓柱形塔樓,可俯瞰整個海峽,也是伊斯坦布爾最古老的地標。白天在陽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夜晚塔頂呈現出青紫色燈光。加拉太塔始建於公元507至508年,拜佔庭王朝所建的軍事要塞。現在高68.9米樣貌,來自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塔樓十字形箭孔的設置,仍保留了中世紀風格。牆壁厚3.75米,用深褐色玄武岩與白色馬馬拉大理石交錯拼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