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济宁直隶州城西北十里</p><p class="ql-block"> 孔 家 庄 的 起 源</p><p class="ql-block"> 王恩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唐睿宗李旦景云三年壬子(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元五年丁巳(717年),李隆基大赦天下。孔氏三十五世祖孔璲(sui)之,袭封宝圣候,授国子四门博士。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深知治国根本, 精通治国方略。 国内水陆纵横,舟楫四海;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商贾云集。 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开元二十七年乙卯(739年),李隆基下旨晋封孔璲(sui)之为文宣公。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年三月,丞相张九龄安排都察院监察御史大诗人王文治,亲自从东都洛阳,水路行程八百五十里,到山东曲阜送达皇上册封孔璲之文宣公圣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监察御史王文治开元二十七年乙卯(739年)三月六日良辰吉日,一行水路起航山东。一路山清水秀,沃野千里,林壑深深,河水潺潺。好一派盛世风光。真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监察御史王文治澄怀观道,感慨万千;沿河作诗赏景,谈古论今。不日,来到山东任城城西北十里地界。一路劳顿,官家舟楫长途跋涉,船疲人乏,官船搁浅河堤南岸。王文治沉舟侧畔,无奈至极,只得派人前往曲阜通报。三十五世祖孔璲(sui)之闻悉,非常震惊,即刻委派近支库部郎中孔若思,带人星夜驰往任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监察御史王文治东行十里,在任城贺兰氏酒楼拜会庠序恩师李贺和他的侄子李白,并同游了南池盛景,皇祭坛,南阳风光,灌婴古冢等文史胜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搁浅官船一夜惨遭响马之灾,被劫一空。监察御史王文治不好回京城面圣,库部郎中孔若思难到曲阜复命。于是王文治,孔若思苦思焦虑。在搁船南岸,搭棚立灶,砍树建房,躲风避雨,暂住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年长日久,岁月流逝;九土星分,星转斗移;沉舟侧岸,千帆竞渡。这里河山毓秀;虫鱼欢唱; 滚滚碧水;滔滔长流;成为一方水路通道,歇息古埠。名曰王圣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风来雨去,叶落花开;人来车往,更朝;时来运转,地以四海为记;日盈月亏,民以日月为经。与时俱进,几经变迁,王圣铺改为圣家营,孔圣店,孔家屯。后,又几经岁月,岁月变迁,济宁直隶州志卷二,东升庄至城西十里十六庄改为孔家庄,解放后改为孔家村。孔、王二姓,和睦相处,相依并存,至今一千三百余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济宁直隶州西北乡孔家庄,观音堂建宅, 崇祯拾年丁丑,(即一六三六年),因年深日久,孔家观音堂,殿堂倾圮(qi),神像埙伤,孔家庄善士王朝聘,孔传纲等纠集庄人结社捐资,并募四方善士助金,复建山门,群墙落成,将殿宇神像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道光年间,村人孔广仁乡试中举,官至七品执事,德泽故里,望重乡梓。时为本土一大美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今时,成功善士孔祥照情牵故土,慷慨解囊,为村民捐款拾万余元,破土凿井,为民造福。村民欢欣,路人展颜。为感恩善士孔祥照桑梓布德之义举,弘扬中华好义之美德,彰先励后,奉扬善行,饮水思源;村人感恩至致,为建功善士孔祥照树碑立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孔家村位于古任城城西北十里。土沃民朴,人杰地灵。先民躬耕勤桑,面朝黄土,背对青天;长幼知礼,村风儒雅;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今村民五百余众,乡里和敬,安居乐业。茫茫青史,恢恢地轮。孔家庄遗闻旧事,王恩祥秉笔撰文,孔家庄再传青史,孔祥照慷慨助资。</p><p class="ql-block">(正文1250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着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地道名。(释文634字)</p><p class="ql-block"> 济宁直隶州城西北孔家村人 王恩祥</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日</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兖州府济宁州城西北十里</p><p class="ql-block">孔家庄 村人王恩祥</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