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桃花江,竹乡遇见美

凤丫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我们一行受朋友之邀,来到桃花江竹海风景区,访屈原第二故乡,寻找香草美人。曾经多次来过竹海,这一次感触最深。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南倚雪峰山,东接洞庭湖,因境内桃花江而得名。新石器时代桃江县境内的资水和桃花江两岸就有村落聚居。春秋战国时属楚,自秦汉起属益阳县管辖,1951年起从益阳析出置县至今。桃江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桃江县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64.15%,拥有楠竹115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1992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桃江时亲题“楠竹之乡”。“桃江竹笋”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与“桃江竹凉席”、“桃江绿茶”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桃江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产粮大县、全国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县。县境内的全笋宴、修山面、桃江沙鳖、武潭鱼、松木塘红薯粉、洗耳溪印子粑粑、马迹塘擂茶等美味佳肴香飘四海驰名天下。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小南岳之称的浮邱山、东方维纳斯之称的羞女峰、翠浪翻腾的竹海、号称中南第一瀑的罗溪瀑布、百鸟朝凤的凤凰山、碧波万顷的桃花湖等风景名胜20多处。以桃花湖、浮邱山、竹海为主体的桃花江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省十大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听多了关于桃花江是“美人窝”的美丽传说。相传女娲为补天来到羞女峰下,自己动手制作美人,她从荷塘采摘莲藕、荷叶、荷花🪷,用莲藕扎成7个人形骨架,涂牛脂为肌肤,用荷花贴面,荷叶做衣裙,然后将她们安放在羞女峰静养七七四十九天后化为7个鲜活的美人。在六七四十二天后美人尚无水色,此时共工为争帝位与祝融相战,不惜以头触不周山,致天柱折,地维绝,苍天裂缝,天河水倾泻,不周山似大海中的浮邱,一时天昏地暗,女娲只得将七个美人安放到桃花江畔的天井山上,自己去不周山补天。补天回来后因心力竭尽而仙逝,临终前挂念没有水色的七个美人,于是对她们说:“我死后山下(指羞山,现为修山)有股清泉流出,乃我体内之精华,你们以此去养育子孙吧。”七个美人畅饮清泉后都像母祖女娲一样个个国色天香。至今桃花江都流传着“喝了羞山水,人人变得美”的俗语。“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也比不上美女多”的歌曲,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创作的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随着金嗓子周璇、王人美等名人传唱使得桃花江美人誉满神州。黎锦辉晚年回忆:“桃花江畔美人多是事实,是我亲眼看到的,那里的姑娘个个天生丽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桃江县创办的“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每年都有国家核心部门到桃花江挑选美人从事外事接待工作。先后有近万名桃花江美女从这里走出去被安排到中央首长专列、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外事接待单位工作,这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桃花江美女成就了桃花江独特魅力的美人文化。</p> <p class="ql-block">桃花江竹海风景区位于桃江县桃花江镇崆峒村,为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连绵起伏的丘岗分布着7万亩竹林。核心景区包括湖南省唯一一个竹主题综合博览馆、李彦导演的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竹海幻境”、融合屈原文化的天问书院和高56.95米的笋形景观塔,竹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达3万个,是天然氧吧。屈原被流放至此长达7年并在此创作了“楚辞”、“天问”。</p> <p class="ql-block">竹楼中心的“水剧场”傍水而立,观众与演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创造出全沉浸的观演体验。借景于天地间,连绵起伏的山林间生长着拔节向上的楠竹,形成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竹林步道入景,沧浪之水入镜,竹林之景入情……夜色笼罩的山体漆黑一片,如今却成了天然的舞台背景板。当灯笼🏮跑马🏇流星☄️等各种光影在山体上呈现时,天空🌌竹海、头顶、桌面、眼前都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在这里,你会遇见山水的柔情,感受自然的律动,沉浸于“楚辞元宇宙”中……</p> <p class="ql-block">空间,远不只是承载演出的舞台,更是情感的结晶、文化的宣言。好的空间能让人看到地域的风骨,感受到民族的气韵,也能在不经意间把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桃花江竹海幻境》就是这样的地方。这座藏于桃江竹海深处的建筑。凭借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名不见经传的李彦导演团队创造出一处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兼具观赏性的《竹海幻境》沉浸式竹宴剧场。</p> <p class="ql-block">诗词古道里刻着古人的竹韵情怀,沧浪回廊水光潋滟,屋内擂茶飘香,香草塘的书页间翻动着楚地风华。这里不只是表演天地,更是一处美学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竹海幻境》融入了竹海的建筑哲学。剧场依托连绵竹海而建,仿佛一片自然生长的建筑群。整个剧场的设计将“竹”的元素发挥到极致:从建筑材料到空间布局,处处体现了对竹林的尊重与热爱。穿行竹径,水流潺潺,汇聚成“沧浪之水”的核心意象。通过空间界面与自然元素的层层交织,营造出超越现实的戏剧性体验。入夜,灯光掠过瀑布,光影流转间,映出一片流动的竹林倒影。竹林随风摇曳,让每一步都成为自然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一个道理:艺术,不止发生在舞台上,它也隐藏在光影、水波和空气中。在这里,流水是线,光影是韵,空间是诗。</p> <p class="ql-block">“大竹笋”景观塔高56.95米,集森林防火瞭望、消防物资储备、5G信号通信和景观(登上塔顶可俯瞰全景区)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p> <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被流放桃江,踏竹林,采竹笋,歌竹魂,发“天问”,谱写了荡气回肠的灿烂诗篇。战国时期,桃花江一带归属荆州,为楚国之地。楚怀王执政初年重用屈原,封为“左徒”。因主张改革变法,遭楚国贵族集体排挤和诽谤。楚怀王死后,继位的顷襄王重用奸臣,贬屈原为“三闾大夫”(闾,就是巷门。三闾就是三条巷)屈原从朝廷重臣降为坊间小吏,遭两次流放,先汉北后江南。公元前285年流放至江南期间,屈原从沅江到湘水到益水(今益阳资江)进入桃花江境内。他先登炎黄二帝握手言和的羞山(现为修山),再登女娲炼石补天的浮邱山,从浮邱山下来到了益水与桃花江交汇的桃花江边,因饥寒交迫晕倒在凤凰山南麓的雪地里,被当地人称为“香草美人”的女媭救下,并长期定居花园洞,留下了三闾桥等大量遗迹。桃江县城东边的凤凰山便是屈原行吟“天问”之处。屈原看到桃花江的幽静惬意,联想到楚国的困境与危机,现实的安逸与报国无门的无奈让这位忠臣悲痛万分,他登上凤凰山仰天长啸,直指苍天,对天发问,天地万象之论、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古怪之说,都在质问之中。这372句1553字172个问题,像一团团烈火🔥、一支支利箭,直射天庭。据传,屈原在发天问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对金凤凰从南方飞来,张开美丽的翅膀为屈原遮风挡雨。后来凤凰化为山,后人将此山命名为凤凰山,并在此建了一座问天阁,阁高18米共5层,雕梁画栋,存有清代段其伦《凤凰庙》:“乱世三闾恨,行吟未得归。但闻问天处,不见凤凰飞”。不幸的是,清朝道光年间一场大火,将问天阁、凤凰庙等建筑全部烧毁,只剩下一块“ 问天阁遗址”的麻石碑。因秦军逼近楚国都城,屈原誓死抗击秦军。端阳之日行之汨罗江,听闻都城已破伤心万分怀抱巨石投入汨罗江……</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幻境里与屈原神遇,也与屈原的红颜知己“香草美人”女媭擦肩而过。女媭姑娘是中国古代女性的杰出代表,是善良、贤惠、勤劳、勇敢的巾帼英雄,是我们现代女性也应该效法的楷模。我一直在寻找现实中的女媭姑娘……寻寻觅觅,暮然回首,发现身边的韩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现代女媭——她的聪慧睿智,她的善良、贤惠、豁达、大度、开朗、包容、能干、勤奋……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我以前对竹子没有太好的印象。一直觉得“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对翠竹有了截然不同的好感,尤其是这次再到竹海感受更深。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竹、松、梅这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不畏严寒。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用来比喻脱俗无畏、坚韧不屈的人。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更是人们对生命和精神探索与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我发现竹子具有其他植物不同的高尚品格:一是坚韧不拔:竹子能在荒山野岭岩石缝隙中生长,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霜雨雪都能顽强生存;二是正直虚心:竹子外直中空,象征着正直不阿的气节和谦虚内敛的胸怀;三是高风亮节:竹子的节贞洁,代表了坚贞的气节和高尚品德,即使无人欣赏,也能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四是清雅脱俗:竹子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不图华丽不求虚名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它的存在,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华;五是团结友爱:竹子通常成群生长,相互支撑,形成茂密的丛林。这种生长方式象征着团结友爱、相互扶持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团结的美好需求。宋朝苏东坡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清代郑板桥的《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坡岩中。欠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p> <p class="ql-block">路过益阳时小息,顺便到明清古巷游览打卡。在“好运连连”的景点前准备拍照时,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突然飞到洪丽的纤纤玉手上不走了,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毕返回上车时才恋恋不舍的飞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