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高粱红满天

农脉

背景音乐电吹管自奏:<div>电影《红高粱》插曲《九儿》</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巩义宋陵是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南部 </p><p class="ql-block">整个陵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189.04平方公里。按照地理位置和北宋皇帝的埋葬顺序,分为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孝义陵区、八陵陵区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这里葬着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统称“七帝八陵”,另袝葬有后妃、宗亲、皇子皇孙和功臣墓等300多座</p><p class="ql-block">(有关宋陵的更多信息附于篇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陵因为处于广袤的农田之中,多年以来陵墓周围的土地(农田)都还处于正常耕种状态。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摄影人的青睐,观赏农作物与宋陵神道石人石像形成的自然、和谐而独特的美景、拍摄心仪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吸引更多的人到此打卡。而当地也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在管理和农作物布局种植方面因势利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年之内根据农作物生长、成熟时令,夏有金色麦浪、秋有橙黄油葵和红色高粱,既有农作物生长、成熟过程中与宋陵形成的景色,也有庄家成熟时收获过程的农事景象,四季不同,美不胜收</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宋陵有关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址原因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地理优势:巩义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山高水长、藏风聚气”,被北宋皇帝视为“风水宝地”。其南望嵩岳、北枕黄河,处浅山丘陵区,黄土层厚,地下水位深,非常适宜深挖墓穴、丰殓厚葬</p><p class="ql-block">- 情感因素:洛阳是赵氏发迹之地,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对洛阳有特殊感情,而巩义地近洛阳,旧时为洛阳属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园建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布局统一: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从南到北依次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组成。神道两侧左右对称置望柱和石像生</p><p class="ql-block">- 石刻艺术:地面石刻尚存1027件,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被誉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石像生包括象与驯象人、瑞禽石屏、甪端、马、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官、文官等,造型浑厚,手法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营建历程:始建于公元963年,历经160余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破坏情况:金灭宋后,皇陵遭金兵和刘豫政权盗掘,元代统治者又将地面建筑烧毁殆尽,民国时期因土地出租、农耕等活动,陵区建筑进一步遭到破坏</p><p class="ql-block">- 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宋陵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管所,对石刻进行专业养护,并实施了“技防”工程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