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7106112</p><p class="ql-block">文编:雪山飞狐</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詹老师(致谢)</p> <p class="ql-block"> 9月30日的小雨织着细密的网,却挡不住武昌湾1956公园的热闹。我们几个闺蜜今天相约和刚从成都回汉的琦琦一起来到这儿——这片9月28号刚开放的新园,是武汉人最新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姜大美女和我</p> <p class="ql-block"> “这可不是普通公园。”我指着岸边的黄色塔吊介绍,雨水打湿的铸铁表面泛着幽光,“这里原是武船江岸,改造时特意保留了这些工业遗存,连红砂岩石墙都用‘剃、补、洗’的老工艺修旧如旧。”难怪空气里既有草木清新,又藏着老工业的厚重。公园得名“1956”,正因为那年毛主席开始十八次畅游长江,还多次来过隔壁的武昌造船厂,这份红色记忆成了公园的根。</p> <p class="ql-block">波波和琦琦</p> <p class="ql-block"> 沿江走不远,巨大的金属相框小景前早已排起长队。“快站好!”詹老师举着手机,相框里的橙色身影立刻成了焦点——那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橘红桥身在雨雾中像条灵动的绸带,两座高塔牵着悬索,在江面上投下起伏的剪影。江水裹着雨珠奔涌东去,偶尔有货轮驶过,浪尖便碎成万千银鳞,与桥上流动的线条相映成趣。我们挤在相框后拍照,雨丝落肩头,倒为这张“大桥合影”添了几分朦胧诗意。</p> <p class="ql-block">屠大美女和姜大美女</p> <p class="ql-block"> 踩着湿漉漉的步道前行,话题自然绕回了中学时光的一些趣事时,众人都笑了。江风带着水汽掠过脸颊,老塔吊的剪影在远处矗立,那是1958年毛主席畅游长江时,武船职工迎接伟人的见证。一小时的漫步,脚下的每一步都踩着历史,嘴里的每段回忆都冒着热气。</p> <p class="ql-block"> 快餐店成了我们的临时歇脚点,我们铺开自带的麻薯包、柚子、小西红柿还有波波自己做的肉包子边吃边聊。热食的香气混着江风,驱散了雨带来的微凉。正聊着,窗外的雨忽然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江面洒下碎金。“去毛主席像那边看看!”不知是谁提议,大家立刻收拾好东西往广场走去。</p> <p class="ql-block"> 5.18米高的毛主席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7吨重的塑像生动展现着伟人畅游长江后的潇洒身姿。这是武船200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所建,改造时特意保留了原有的方位与朝向。环形台阶旁的诗词文化墙上,《水调歌头·游泳》的手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p><p class="ql-block"> 随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旋律响起,我们在毛主席像前录了一个视频,表达我们的敬仰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前排者为詹老师,穿黑体恤者为雯子,后排从左至右为:琦琦、陆原、波波、屠大美女和我。</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是鹅社·文昌书局。门前的橘树挂着沉甸甸的果实,池水倒映着刚放晴的天空,与公园的工业风截然不同。书店里,文创架上的笔记本印着智慧箴言。我们在窗边坐下,抬眼就能望见鹦鹉洲大桥的橙色身影,低头是书页间的文字,恍惚间竟觉出时光的魔力——昔日的造船厂,如今成了兼具历史与文艺的“城市客厅”。</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琦琦说:“武汉的变化真让人吃惊,下次回来还要来这儿。”我们笑着约定,下次要等烈女渡露出全貌时再来,看看那座藏在江水里的古渡口。阳光下,大桥倒映在长江里的影子拉得很长,江风里不仅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我们不散的闺蜜情。</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光临和雅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