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车一路向南,快到傍晚来到鄂豫两省交界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跳到地图上,果断下高速延正在维修的省道一路颠簸来到铁血红安,去看看两百多位将军同一个故乡的红安。</p> <p class="ql-block"> 酒店附近几百米就是我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故居,这里是董必武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成长求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1886.3.5-1975.4.2),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夏秋,他与陈潭秋等人在武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8月间,董必武出席了中共一大。</p> <p class="ql-block"> 停车场边的保安亭登记后就可以免费参观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房屋,边上院墙开着一个圆门,上方嵌有镌刻着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全国政法委原书记任建新题写的“董必武故居”匾额。</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故居纪念园临街第一幢是按历史原貌修复的“董恒豫”酱菜店和粜米店6间门头房,店内复原了董必武大伯父董基浚、二伯父董基哲经营酱菜店和粜米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出了酱菜园后门是个开放的院落,一棵有年头的石榴树下,是展现少年董必武聆听母亲教诲的铜雕。母亲蔡氏,勤劳贤良,操持家务,为了节约灯油,经常在月夜下靠纺“露水棉纱”赚钱。母亲边纺线边给少年董必武讲故事,让他从故事中明白人生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幢房子是董必武故居文物本体,正房面阔六间,两侧有耳房。正房分别为堂屋、董必武大伯夫妇居室、二伯夫妇居室、四叔夫妇居室和董必武父母居室(董必武诞生地及1910年董必武与黄俊贞结婚的房间)以及董必武青年时期的住室,耳房分别为厨房和杂物间。再现了董必武一家当年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幢房屋是新建的董必武故居陈列室,面阔六间。陈列内容分“家世·家风”、“成长·成才”、“亲情·乡情”三个单元,通过文字、雕塑绘画、场景复原、图片、视频、文物展示等方式,介绍董氏家族主要成员基本情况,董必武少年、青年时期成长经历和董必武的亲情、乡情等内容。</p> 家世·家风 成长·成材 亲情·乡情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 后院简简单单,现仅一座凉亭而已。</p> <p class="ql-block"> 一道院墙拦下了来自停车场的窥视,这是里外双面的石刻诗碑墙。大部分选自董老手迹,字少而大、可远观,以警句、对联、诗作等形式,反映董老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期望,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及其伟大的人格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孕育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响誉神州。1920年3月,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提出“朴诚勇毅”四个字作为校训。武汉中学是为革命而办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品学兼优,思想进步,赢得社会上的一致赞誉。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成为培养大别山革命人才的摇篮。“朴诚勇毅”这一精神内涵由此产生,朴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够坚持。“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激励着红安人一直不忘初心,勇毅前行。</p> Tips <p class="ql-block">地址: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8:00-16:30</p><p class="ql-block">免费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