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有所戒  行有所止</b></p><p class="ql-block">                      来源:网络Al</p><p class="ql-block">偶然在一个读者的个人页面里看到了他的微信签名,是这八个字:心有所戒,行有所止。这句话可以代表人生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关于止的奥义。</p><p class="ql-block">人性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p><p class="ql-block">《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这十六个字,四句通读,涵义是:人心居高思危,道心微妙居中, 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意思是人心易受私欲影响,而险恶难测。道心本就微妙难明,需专注体察,并坚守中正之道。每一个人都有嗜欲之心,也有理义之心。但理义之心需要被善待呵护。</p><p class="ql-block">“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欲望而不知道遏止,连原来的欲望也会失去;有所得而不知道满足,连原来有的也会失去。</p><p class="ql-block">所以人要有所戒,有所止。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底线与边界,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内心立下内在的清明。外界永远不会稳定如常,在面对任何境遇时,唯有心定才是根本。心定才可身定,身定才可心静,心静才可身平。</p><p class="ql-block">简介里还有这一句话:山海皆可平,难平是人心。不是不可平,而是难。难就难在要的太多,做的太少。想的太多,付出的太少。人之所得,往往求而不可得,求实则就是新的枷锁。而人心可平之处,就在于止的力量,是看到自己可以停下,也不必再追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礼记中有言:君子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终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p><p class="ql-block">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该做什么还要重要?同理,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比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要重要?</p><p class="ql-block">要清晰地意识到一点,一些最诱惑你的选择,其实并不是机会反而是考验。</p><p class="ql-block">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人生就像是在驾驶一辆车,比踩油门更重要的是及时刹车,否则后患无穷。人的慎与戒,不在高处而在日常,是随时都要保持的慎独之心。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p><p class="ql-block">所以才会有这句话:生如逆旅,一苇以航。</p><p class="ql-block">心有山海,静而不争。有些热闹凑了只会消耗自己,有些执着放不下只会折磨自己,有些节奏跟不上就别硬跟。自我应如树,它的根扎的越深越稳。明白大地的边界在哪里,什么可吸收,什么不能被污染?它的枝叶才能够迎着风,更高更舒展的触摸天空,活出生命的韧性与辽阔。根的约束,恰恰成就的是枝干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会达到另一个境界。心安之处,行止自如。内心会有各种提醒,但它最终安静了下来。因为你知道,你永远不会去碰那个不该碰的按钮。热闹处着一冷眼,省却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真趣味。</p><p class="ql-block">知止而后定,定后而能静。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正方见脚跟。</p><p class="ql-block">海拔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p><p class="ql-block">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酒尚余温,入口不识乾坤。</p><p class="ql-block">戒急用忍,行稳致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p><p class="ql-block">最后不过都是,念念觉知,念念不随。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