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一段过事,不是蒸肉,就是牛肉小炒,不是牛肉小炒,就是蒸肉,真是享了口福!”今天中午,在小区一家邻居小孩结婚的宴席上,酒席过后,看到端上来满满一碗的牛肉小炒,一位同桌好友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p>  <p class="ql-block">  自从进入十月以来,各种婚庆事宜紧锣密鼓,一家接着一家的办喜事,可能应了春华秋实的谚语,年轻人的爱情长跑也终于迎来丰收的季节,今天是东家令媛出阁,明天是西家令郎大婚,“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都是好日子,都是人生一大乐事。自然,周张准备,张灯结彩,设宴搭棚,发送喜帖,有关东家的各种过事程序和宴请节奏都进入了倒计时,只等亲朋好友届时大驾光临,到场祝贺。</p><p class="ql-block">       头一天在家搭棚起火,第二天蒸馍,第三天待客,最后一天亲家双方到酒店举行完婚仪式,这种过事风俗何时兴起,已无从考究,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时间并不长,因为作为土生土长的家乡人,自己完全明白以前过事并不是这样的。记得以前过事,都是头一天通知,过事这天,也就是正日子这天,亲朋好友或者在家里搭棚过事,或者是到酒店过事,当天下午就结束了。通知的范围,都是叔叔伯伯舅舅、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同村的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等等,参加的有十桌八桌,最多一二十桌人员足矣。就是提前到家里祝贺的,往往都是一盘花生瓜子糖,外加茶水,既没有酒水,也没有饭食招待。当天到酒店的,也是热菜凉菜伺候,不再赘述,单说这在家里待客的,那时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大家经济都不宽裕,能勒紧裤带,能省一些是一些,况且过事前,许多家庭都要出门借钱筹钱,才能把婚事风风光光地过好、过圆满。</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过事,其中的名堂也很多,“零上席”“十三太保”“八大八小”等等不一而足,作为洛宁人,都知道其中的道道,我记得自己结婚的时候,就是“零上席”,先是凉菜,四荤四素,然后,是一盘接着一盘的上热菜,凡是能做成菜品的都端到桌子上,豆芽、豆腐,青椒肉丝、蒜台肉丝等等,都是司空见惯的菜品,像清蒸丸子、小酥肉等笼上菜居多。流程上,是一盘热菜端上去,桌上的另一盘热菜就要相应地撤下来,不管你尝没尝、吃没吃。大概一口气上个二十道菜,才算作罢。年龄大些的客人,都会不急不躁,先开始是一个一个地品尝,后来才是大快朵颐;没有经验的,上来就猛吃猛喝,到后来,端上上乘的大鱼大肉菜品时,只能望桌兴叹,因为,厨师都是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菜品陆续出桌的。“八大八小”是回民待客的风俗,“八大”一般是菜品,“八小”一般是汤品。由于汤品多,中间,还有一个换勺子的过程,就是先前端上来的都是咸的汤品,如牛肉羹、丸子汤等,在开始上甜的汤品时,就会端上一碗白开水,意思就是把汤勺再刷洗一下,怕串味。不懂这道道的年轻人,往往在这个点上,以为这个涮勺汤也是让喝的,拿起勺子一勺一勺的喝,桌上懂的其他人就会哄堂大笑,就会闹个大红脸。</p>  <p class="ql-block">  以前过事只是忙忙碌碌的一天,为何现在要热热闹闹地过个三四天呢,个中缘由耐人寻味。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其中的一个说法令人信服,那就是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政策出台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事业有成的大佬、腰缠万贯的老板,鉴于各行各业的朋友居多,为了规避风险,就在家起火搭棚,断断续续过个三四天,酒店只是有个十五桌或者二十桌就行。这样一来,见样学样,跟风赶潮,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了如今这样特殊的地方风俗。这个风俗屈指算来,大概也有十来年的时间吧。在家待客的好处,就是有多少人就能待多少人,于是跟风见涨,事情过的越过越大,捧场祝贺的也越来越多。现在过事,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亲人圈、邻居圈等亲朋好友,通过近日大大小小几十场事就可以看到,待客范围已经涉猎到东家夫妻双方的同学圈、老乡圈、工作圈、同事圈等等,从县域小地方来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哪个单位人员多,过事就很热闹,譬如,夫妻一方在教育、卫生、交通、烟草等系统上班的、那过事就是熙熙攘攘,高朋满座,待客上桌,就得两三番——上两次或者三次桌。</p>  <p class="ql-block">  在家待客,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节俭,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家里待客,可以省去酒店一半以上的费用,也就是说,去酒店,一半以上的菜肴都被倒掉了。酒店一般待客八热八凉,外加两个汤,十个人一桌,根本吃不完,也吃不了,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酒店的大鱼大肉吃多了,没有个性化的菜品,没有家常化的佳肴,同时,也有预制菜的顾虑,所以,已经直接影响大家去酒店的食欲和兴趣。在家里过事,与酒店是完全不同的情形,家常饭占主流、主角。大多数人家都是这样,头一天早上搭棚起火,中午炸酱面,看来人多少下面,不浪费;下午蒸馍,晚上馍菜汤;第二天,早上是家乡名吃凉粉汤,或者杂菜汤、豆腐汤,中午洛阳名吃浆面条,或者撅片面,晚上又是馍菜汤;第三天,往往是待客的重要日子,早上咸汤,中午,除了饮料和白酒外,素荤六个凉菜,外加两个干果,如大枣、小番茄等,下来就是主食,以前都是杂烩菜,现在都改成不是蒸肉,就是牛肉小炒,一个是地方家庭待客的最高待遇,一个是吸收回民精华与巅峰的美食,都是暖心养胃的最佳主食,摒弃了酒店的八个热菜,省去了两个凉菜和甜咸两个汤,体现出一个精致与节俭,同时,也彰显出主家过事的热情和待客真诚,不做作,不虚套,有啥吃啥,啥好吃做啥。</p>  <p class="ql-block">  由于居家过事,由于家常美食,由于民风淳朴,普遍重视人情往来,更是由于县城小,熟人朋友多,所以,现在过事捧场赴宴的也越来越多,事过的也越来越大,就是那个小孩满月、搬家的、甚而订婚的、送号的,也都是众星捧月,趋之若鹜,兴师动众的。究其原因,不外乎畸形心理在作怪,“看人家过事多热闹!”可是,话又反过来,人情往来的范围越大,意味着你背负的人情债相应地也越来越多,俗语说:“一个蒸馍换一个糕!”今天,你收了人家一份礼钱,明天,你就要还人家一份心意,虽然事过的大,隔天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付出和前往捧场的。</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时间的过事捧场,一份接着一份心意的付出和表达,已经明显感觉到囊中羞涩。不过,一天三顿饭,连续吃个三四天,只抬一张嘴,啥心也不用操,有时我就想,这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管吃管喝管够,还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接着,还有下一场,还得屁颠屁颠地去捧场,去吃喝,去感受那过事的氛围与参与过事的热闹。事多心累,礼多人疲,我想,这都是面子上的事儿,都是捧场惹出的事儿,都把接人待物待客看做比举行结婚仪式还重要,唉!这能怪谁呢!不过,吃饭穿衣量家当,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过事毕竟里子更重要,孩子们的幸福更重要,其它外在的都是浮云,剔除繁文缛节,清清爽爽、简简单单地去过事,估计还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捧场风气估计也是一时浮云,终将被下一代人改革和精简的。从抖音上可以看到,零零后结婚已经干掉了婚庆公司,直接采用短视频,或者自己上台自我主持,既精炼充实,又不失风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春风扑面!</p><p class="ql-block">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非常 期待着新的捧场风气到来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