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

正义必胜

<p class="ql-block">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61-1754年4月2日63)四川成都金堂县人,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p><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准噶尔部侵占西藏,奉命率军驱准。雍正元年(1723年)随年羹尧平定青海。雍正三年(1725年),授<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span>。次年,奉诏在云贵两地推行“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以总兵启用,重授<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川提督</span>,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病镇压重庆陈琨叛乱,凯旋途中于资州病逝,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p><p class="ql-block">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逐准安藏及讨平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被乾隆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p><p class="ql-block">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p><p class="ql-block">著有《姜园集》《蛩吟集》《复荣上下二集》《容斋诗集》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岳襄勤27、岳威信31</p><p class="ql-block">字</p><p class="ql-block">东美</p><p class="ql-block">号</p><p class="ql-block">容斋</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p><p class="ql-block">清朝中期</p><p class="ql-block">籍贯</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p><p class="ql-block">民族</p><p class="ql-block">汉族</p><p class="ql-block">出生信息</p><p class="ql-block">1686年11月8日61,永泰城40(遗址位于今甘肃省景泰县城西南约25千米老虎山之阴的寺滩乡永泰村)</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1754年4月2日63</p><p class="ql-block">谥号</p><p class="ql-block">襄勤</p><p class="ql-block">主要官职</p><p class="ql-block">太子太保、宁远大将军、川陕总督</p><p class="ql-block">爵位</p><p class="ql-block">三等威信公</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姜园集、蛩吟集</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平定西藏</p><p class="ql-block">招抚青海</p><p class="ql-block">协助雍正帝在地方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p><p class="ql-block">参与平定大小金川</p><p class="ql-block">展开</p><p class="ql-block">特色词条</p><p class="ql-block">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p><p class="ql-block">特色贡献者:小麒涵</p><p class="ql-block">人物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多</p><p class="ql-block">岳濬</p><p class="ql-block">儿子</p><p class="ql-block">岳浚</p><p class="ql-block">儿子</p><p class="ql-block">岳升龙</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岳镇邦</p><p class="ql-block">祖父</p><p class="ql-block">岳超龙</p><p class="ql-block">叔父</p><p class="ql-block">相关星图</p><p class="ql-block">清朝陕甘总督</p><p class="ql-block">共13个词条</p><p class="ql-block">4.1万阅读</p><p class="ql-block">杨遇春</p><p class="ql-block">杨遇春(1761年1月30日-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中期名将。杨遇春六岁入家塾,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次年拣选入伍。乾隆末年,他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嘉庆十一年(1806年),用计平定宁陕新兵暴动。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参赞大臣身份率兵镇压天理教起义及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一等昭勇侯致仕,两年后逝世,终年七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号“忠武”。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嘉庆、道光两朝,名列将帅第一。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作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时常冲锋陷阵,未曾负伤,与杨芳并称“二杨”。回人服其威名,称为“哈萨谙班”。嘉庆帝称其为“福将”。清人因其福寿之高,甚至将其比作郭子仪。著有《武备制胜编》传世。(概述图来源)</p><p class="ql-block">杨岳斌</p><p class="ql-block">杨岳斌(1822年—1890年),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晚清名将,湘军水师统帅。杨岳斌行伍出身。清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清咸丰四年(1854年),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城陵矶等地与太平军水营作战。同年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镇(砍断太平军横江铁链,毁其船四千余,加总兵衔。清咸丰五年(1855年),湘军水师轻便船只在江西湖口被太平军堵截在鄱阳湖内,长江内的大船毁伤几半,败退武汉以上。奉命重招兵勇,修船添械,任湘军外江水师统领,署湖北提督。清咸丰六年(1856年),配合陆路攻占武昌、汉阳、蕲州,围攻江西九江。清咸丰七年(1857年),与彭玉麟内外夹攻湖口,使原被隔于鄱阳湖的内湖水师与外江水师会合,升福建陆路提督。次年,会同李续宾部攻占九江,擢福建水师提督。清同治元年(1862年),配合陆师沿江东下,直抵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城下,完全控制长江水面,对湘军攻占天京起了重要作用。清同治四年(1865年),赴陕甘总督任,带兵入甘肃镇压回民起义,长期不能奏功,后借病回籍。清光绪元年(1875年),奉命与彭玉麟巡阅长江,绘《长江江防全图》。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奉命至江南帮办军务。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奉命率军援台湾。中法战争后,居家养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著有《杨勇悫公遗集》传世。概述图片来源:《平定粤匪功臣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岳钟琪</p><p class="ql-block">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4月2日),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金堂县栖贤乡岳公村,祖上自临洮迁居永泰城(今甘肃省景泰县永泰村)。清朝中期名将。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翌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断敌退路。次年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青海。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诏在云贵两地推行“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后获释家居,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以总兵启用,重授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十三骑入勒乌围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病镇压重庆陈琨叛乱,凯旋途中于资州病逝,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逐准安藏及讨平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被乾隆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著有《姜园集》《蛩吟集》《复荣上下二集</p><p class="ql-block">讨论</p><p class="ql-block">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