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祥和社工的美篇

三亚祥和社工

<p class="ql-block">“匠心手作,创意无限”DIY手工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提升其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精细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专注力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在三亚市社会福利院的指导下,三亚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25年10月2日,开展了“匠心手作,创意无限”DIY手工主题活动,以竹骨、木件为基,以纸质灯纸为衣,缀以灵巧塑料饰件,在一折一粘间触摸千年灯韵,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探索与创造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社工化身知识小使者,开启了一场生动的灯笼文化小课堂。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社工从西汉时期讲起,那时的灯笼主要是为了在夜间照明,随着时间的流转,到了唐朝,元宵挂灯笼的习俗逐渐兴起,灯笼也被赋予了团圆、吉祥的美好寓意。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仿佛看到了古代街头那一盏盏摇曳的灯笼,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就到了最让人期待的制作环节。社工们提前准备好了彩纸、剪刀、胶水、竹条等材料,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制作方法。先将竹条按照步骤,用胶水固定好,做成灯笼的骨架,这一步就像是给灯笼搭建了一个坚固的小房子。然后,把合适的形状的彩纸,用胶水小心翼翼地粘在骨架上,就像给小房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最后,在灯笼里面装上小彩灯,一盏漂亮的手工灯笼就大功告成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他们有的认真地裁剪彩纸,有的小心翼翼地粘贴,还有的在互相帮忙固定骨架,小小的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难题,比如彩纸粘不牢、骨架弯不圆,但在社工和小伙伴的帮助下,都一一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创作时光里,会议室内充盈着细碎却治愈的声响。竹骨对接时轻脆的“咔嗒”声、黏合剂薄涂纸质灯纸的“沙沙”声、砂纸轻磨木质边角的“簌簌”声、塑料饰件嵌入灯架的“轻响”,每一段声响都藏着专注的力量。没人执着于“完美成品”,只专注于将当下的心意融入每一个步骤。</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努力,一盏盏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灯笼诞生啦!有红彤彤的圆形灯笼,像一个个小火球;有可爱的兔子形状灯笼,仿佛在蹦蹦跳跳;还有精致的花朵形状灯笼,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比灯笼里的光还要灿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手工灯笼制作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在这个小小的福利院里,一盏盏灯笼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也让这份爱与希望在每一个人心中传递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