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9-22上午,游览北京《天坛公园》。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面积27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那么大。天坛平面布局呈 "回" 字形,北圆南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的珍品,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历史上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600多次祭天大典。皇帝自称天子,祭天的目的是告诉天下万民,皇帝的权力源自于上天的授予。 皇帝通过祭天,就算是受命于天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 历史上的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推翻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政权上台的。所以朱棣迫切需要天坛,需要通过祭天来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掩盖自己造反的事实。明朝灭亡之后,清朝的满族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也需要祭天,来约束整个国家的子民,所以也延续了明朝的祭天制度。</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地铁8号线来到《天坛公园》的西门,从西门进入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天坛公园》,感觉公园里的绿植很好,到处都花草树木,道路也宽敞,游人不多,公园里还有不少老年人在跳交谊舞。</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坛公园的二进门:西天门。这是天坛最古老的一座门了,在天坛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有了它。</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园林视频。</p> <p class="ql-block"> 月季园,天坛公园月季园是蒋恩细女士在1959-1963年期间协助建立的,是中国最早,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月季园。作为天坛公园的重要景点,占地1.3万平方米,月季品种繁多,200多个品种,花色丰富。通过花期控制技术,天坛公园能够让不同品种月季同时开放,许多30年以上花龄的古桩月季更是与悠悠古坛相得益彰,是北京赏月季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月季花原产自中国,又名月月红、月月花、四季花等,为蔷薇科<span style="font-size:18px;">蔷</span>薇属的多年生落叶或常绿小灌木。月季花色绮丽,花大色美,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的美誉。1987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确定月季为北京市市花。</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祈年殹的正门,也是队排入口门。</p> <p class="ql-block"> 祈年门,是祈谷坛仪门,也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坐落于祈年殿南,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初称大祀门,后改为大享门。在清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经乾隆皇帝钦定为祈年门。祈年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祈年门上面画的彩画,采用的也是最高级别的龙凤和玺彩画,可以说是美轮美奂,即使不懂这些建筑绘画艺术,也能感受到祈年门的金碧辉煌。 祈年门这门在过去可不能乱走,走错可是要掉脑袋的,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平时关闭),皇帝进出东门,也就是左手边的门,而百官进出西门,也就是右边的门。</p> <p class="ql-block">祈年门</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石刻。</p> <p class="ql-block">祈年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建于1751年,采用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主体部分建于高6米的汉白玉圆台上,恢弘壮观。殿高38米,直径32米,共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成伞状,殿是圆形的,象征天圆;瓦是蓝色的,象征蓝天,这是按照 "敬天礼神" 的思想而设计。</p><p class="ql-block"> 这里并不是皇帝祭天的地方,而是明清两代皇帝用来祈谷的,又称祈谷殿, 届时,皇帝会以国家的名义,代表全体人民祈年,向皇天上帝和祖先祈求,希望他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外部视频。</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内,它的内部结构十分独特,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就支撑住了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 "龙井柱" 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 "金柱",象征一年十二月;外围的十二根 "檐柱" 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p><p class="ql-block">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 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而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 "一统天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视频。</p> <p class="ql-block"> 皇乾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 位于祈谷坛内壝外北侧,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级。 檐下悬挂的 "皇乾殿" 匾额是明朝嘉靖皇帝亲书的。 皇乾殿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是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原来放置的是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也都在这里存放。里面收藏了不少祭祀的文物,现在都按原样来陈列,还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西配殿,内设有"遇见.天坛-北京天坛建成600周年历史文化展" ,介绍北京天坛自1420年建成600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展示天坛营缮、改造、变革及保护传承,阐释天坛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部主要是图片及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东配殿,里面也是展览。展览为天坛主要建筑之祈年殿的主题展。由祭天建筑历史演变、祈年殿建筑艺术、祈年殿建筑构件、明清祈谷礼仪、相关重大事件、祈殿近现代三次大修工程和文化活动七个专题组成。展示了祈年殿的建筑特点及所承载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模型。</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部切面模型。</p> <p class="ql-block"> 具服台,为一方形石台,周围护以汉白玉石栏板。每逢祭祀大典,先于台上支搭一黄云緞方形幄帐 (俗称"小金殿") 。皇帝于大典前先行至此,净手并换上蓝色祭服,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仍回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故又名"更衣台"。</p> <p class="ql-block"> 丹陛桥,天坛公园里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的这条大路就是丹陛桥,它长约360米,宽30米,分成纵向的三个部分, 中间的这条白色石板路,表面是凸起来的,有一个弧度,叫神路,是老天爷走的;神路东边用砖砌的路,叫"御路",皇帝专用。跟随皇帝祭祀的王公大臣只能在西侧的 "王路" 上走。</p><p class="ql-block"> 过去这三条路,谁也不能走错,否则就是杀头的大罪。另外,这条路并不是水平的,而是从南向北,慢慢升高。这其实也是专门设计的,寓意是祭天时, 皇帝由南向北步步登高,最终一步一步踏上天庭,与上天对话。</p> <p class="ql-block"> 成贞门,是圜丘坛的北门,也是祈谷坛的南门,是两坛的分界门。 圜丘坛共有四个门,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 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 四个大门含有元、亨、利、贞四字,出自《易经》"乾卦: 元、亨、利、贞" 。自《易传》起,古人解释元、亨、利、贞四字大都一字一义,认为代表了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往往引申为四季、四德等等, 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在人事上,"元亨利贞" 则分别代表仁、礼、义、正,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 祥和有益的前进。 我们可以站在中轴线上,将视线从这座砖券门的中洞透过去, 就会看到一幅严格对称的美丽框景画面,视线的终点就是皇穹宇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中轴线上,将视线从这座砖券门的中洞透过去, 就会看到一幅严格对称的美丽框景画面,视线的终点就是圜丘坛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进入成贞门,迎面看到的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在圜丘坛的北侧,过去皇帝祭天用到的神位、神牌平时就供奉在这儿。</p><p class="ql-block"> 皇穹宇主要有两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是回音壁,就是皇穹字外边的这圈围墙, 它是有传声功能的。人少的时候,一个人站在东墙跟,对着墙说话,另一人就能在西墙跟听到传过来的声音,而且声音特别的清晰和悠长。 </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看点,皇穹宇殿前御路从须弥座开始数,第三块石板被称力三音石,也叫三オ石,取天地人三オ之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皇穹宇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皇穹字,建于1530年(明.嘉靖九年),初称"泰神殿",1538年(明.嘉靖十七年)拓地扩建,更名为"皇穹宇",改为重檐攒尖顶圆形建筑,1752年 (清.乾隆十七年)改建为目前祥式。皇穹宇是圜丘伝天库的正殿,用于在平日供奉祭天大典所祀皇天上帝及祖宗神位。皇穹宇殿台通高19.5米,直径15.6米。</p> <p class="ql-block"> 这是皇穹宇的一个看点-三音石。站在这块石板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声。为何会有如此奇特的现象呢? 因为这块石板刚好在圆形回音壁的圆心位置,从这里发出的声波经由东、西配殿和回音璧墙面的反射, 都能回到圆心;又因两个反射体到圆心的距离差别较大,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西配殿,殿为歇山顶殿宇。平日,殿内供奉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p> <p class="ql-block"> 回音壁,皇穹宇院落的圆形围墙,因回音、传声等声学现象显著,俗称"回音壁"。墙体由临清澄浆砖磨砖对缝砌筑而成,砖体细密坚硬,墙体光滑,围合圆周曲率精确,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声波不仅可以被墙体极少降减地来回反射,达到回响"天声" 的境界,还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传播,产生虽远隔却如近语般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是古代祭坛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天坛圜丘内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壝</span>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二十四座,称"云门玉立"。</p> <p class="ql-block"> 圜丘,建于1530年(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日在此举行"祭天大典"。1749年 (清.乾隆十四年)扩建。圜丘的台阶、台面铺石、栏板数和台面尺寸、层数均按照一三五七九"天数"的倍积数理建造,并以圆形轮转,象征"天道圜"的传统理念。</p> <p class="ql-block">圜丘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天心石,圜丘的上层台面四周环砌九圈台面石,中心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十八块石板,以后依次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 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很多人站在天心石上大声喊话。</p> <p class="ql-block"> 在圜丘下面的棂星门外,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span style="font-size:18px;">圜丘是皇帝祀天大典的地方,庄严神圣,在这里跳广场舞极为不妥,这是对天神的不敬,真是一群无知无畏的傻B!</span></p> <p class="ql-block"> 望灯,1530年(明.嘉靖九年) 圜丘建成时在西南壝墻内设望灯,也称天灯,为高逾2米的圆柱形灯笼。灯杆高约28.8米,清代为3座。祀天大典前夕望灯高悬杆头,起照明及警示作用。</p> <p class="ql-block">古树(一级),桧柏,年 代:明朝(约620年)。</p> <p class="ql-block"> 九龙柏,天坛里最有名的柏树就是这棵九龙柏了,它还被誉为 "北京最美十大树王" 。</p><p class="ql-block"> 传说清朝乾隆时期,京师曾发生过一次大旱。为了缓解旱情,乾隆皇帝特地到天坛来祭天求雨。当他视察完大典的准备情况,在皇穹宇围墙下休息的时候, 突然听到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四处寻找,他发现有九条小蛇扭成一团,在不远处的地上翻滚。随从看到这种情况, 连忙上前驱赶,但是九条小蛇就是不肯离开。乾隆挥手说:不要赶了,说不定是上天派它们来行云布雨的。乾隆话音刚落,原本晴朗的天空开始阴沉起来,一场大雨瓢泼而至,旱情得到了缓解。</p><p class="ql-block"> 大雨过后,乾隆派人寻找这九条蛇却怎么也找不到,不过人们发现皇穹宇一旁的柏树上,树干表面遍布纵向沟壑,并随着主干的升高扭曲上升,形状就如同九条蟠龙盘旋腾飞。乾隆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于是就将这颗柏树命名为 "九龙柏”,后人也称它为 "九龙迎圣" ,"帝王柏"。</p><p class="ql-block">除了这颗九龙柏,天坛还拥有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面积达25公倾, 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 "古柏林海",约占天坛公园总面积的1/8。这些柏树大多种植于明代,见证着600多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除了这些古树,还拥有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面积达25公倾, 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 "古柏林海",约占天坛公园总面积的1/8。这些柏树大多种植于明代,见证着600多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柏群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游览完毕,我们从东门离开天坛公园,下午去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快到了,街上布里的花坛。</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大楼,民间俗称“大裤衩"。</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是北京CBD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毗邻国贸大厦。其独特的设计由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操刀,主楼由两栋倾斜的塔楼(高234米和194米)通过162米高空的钢结构悬臂相连,形成“L”形外观,因形似“大裤衩”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周围的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其标志性的半椭球形穹顶与人工湖构成“水上明珠”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穹顶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跨度212.2米,为世界最大穹顶之一。建筑地下深达32.5米,是北京最深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场馆:包含2400座的歌剧院、2019座的音乐厅、1040座的戏剧场及556座小剧场,配备亚洲最大管风琴(6500根发音管)。</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视频。</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天安门广场安检处。现在的天安门广场戒备森严,从地铁出口就开始检查身份证,这是安检的第一道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安检的第二道门,安检程序就像坐飞机安检一样,过了机器安检后,还要打开包检查里面的东西。就是过这个安检都要等半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经过层层安检终于来到天安门城楼下,但也只能到这里,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都不能去。</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逐渐形成现之形制。</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通高为34.7米,46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天安门的主体建筑是城楼。城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建高大的朱红色城台,下大上小,呈梯形状。上层是城楼大殿,从城台顶到大殿屋顶高约21.7米。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天安门城台由两部分组成。城台下部台基是坚固厚重的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出地面1.59米。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之上,是由每块24公斤重的巨大城砖加上白灰膏、江米汁灌浆垒砌而成的朱红色实体城台,高约11.41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象征、北京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广场巡逻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其历经多次修改与变动,最终形成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大型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快到了,广场中矗立了一个大花蓝。</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后面的大型群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看国旗降旗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夜景。</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夜景。</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以前我每次去北京都要去天安门,前几次都是来去自由。现在去天安门城楼和广场都要提前一周预约,而且分时段约,我们因为小外孙要去看天安门降旗仪式,就预约的下午四点钟以后,看完降旗仪式天已经黑了,天安门城楼照起了灯光,然后天安门广场就开始清场,全部游客必须全部离开天安门广场。现在这里是北京管控最严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