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漫游记~河南(三)安阳~殷墟

zyl

<p class="ql-block">郑州行D4......</p><p class="ql-block">#走进安阳,踏入历史长河。在殷墟博物馆,触摸岁月留下的厚重痕迹;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感受殷商的神秘与辉煌;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探寻甲骨文汉字之源......✨</p><p class="ql-block">​@2025.9.4.</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是中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于2024年2月26日正式开馆,聚焦商代历史与文化,展出近400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为首次亮相。‌1百科‌‌2</p><p class="ql-block">位置与背景</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毗邻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洹河隔河相望,占地262.5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经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约公元前13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其发现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进约1000年。‌‌1‌‌2</p> <p class="ql-block">车马坑:中国最早畜力车实物,证明商代交通技术。‌‌4‌‌7</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再现了三千多年前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由已知求未知,回顾商文明探索历程,殷墟是起点与基石。以夏周断代工程为节点,关于商代都邑年代与性质的认识趋于一致,绵延近六百年的商史画卷历历在目。商代都邑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商、早商、中商、晚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清晰呈现出以都邑为中心的王权国家的政治地理图景。</p><p class="ql-block">由此更能对比与突显出同时期周边区域诸如北方草原、成都平原、湘江流域等青铜文明的面貌。近年来,以“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项目为引领,以多学科联合攻关为机制,以精细化考古为手段,文明研究再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商文明探索虽然成果丰硕,但探索永无止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文明研究会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唯一未被盗掘的商王室墓,出土1928件随葬品,印证女将军妇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妇好(约公元前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商王武丁的王后,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贡献闻名,其生平事迹通过甲骨文和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得以证实。</p><p class="ql-block">军事成就‌:统兵征战,击败羌方、巴方等,采用伏击战术,为商朝拓疆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政治与宗教角色‌:主持国家祭祀与占卜,参与决策,封地独立治理并纳贡,体现高度权力。‌‌</p><p class="ql-block">‌生平与墓葬‌:武丁重要配偶,三十余岁去世,武丁厚葬并为其举行冥婚;墓出土1928件文物,印证其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文字一统~战国时期,形成了齐、燕、晋、楚、秦五大文字体系。除秦系文字较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特点外,其他四系文字都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所谓的‘六国文字”。结构歧异、笔画多变,是六国文字最大的特点。战国中晚期,尤其是古隶产生后,趋异求同,笔画隶变已成为各系文字普遍的发展趋势。秦始皇“书同文”以传统的周秦系统文字取代了歧异的六国文字,以秦篆和秦隶统一六国古文,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汉字从哪里来?很久很久以前,文字诞生于原始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用睿智的头脑和充满创造力的双手,将世间万物凝结成各式各样的符号,记录事件、表达感情、交流思想,这就是汉字的起源。你听,那来自远古的声音,正在为我们讲述着汉字孕育、诞生、</p><p class="ql-block">发展、成熟的悠长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