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运而兴 乡约临平——京杭运河(临平段)及新市镇徒步记​​

郭巨松

<p class="ql-block">  诸暨市休闲登山协会一行80余人,于10月26日7时10分齐聚诸暨市体育中心西门,分乘两辆大巴奔赴临平博陆。车窗外稻黄桂香,一派秋色;车内笑音缭绕,一片春色。我们开启了一场以“走运”为名的秋日徒步。 </p><p class="ql-block"> 9时多,车抵博陆。站在博陆的城市阳台上,脚下便是那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水光漾漾,浑浊的河水承载着许多朝代的重量与梦,无声地向北淌去。风从河上吹来,带着水汽的润泽与秋天的清冽,拂过面颊,竟有一种与古老时光悄然接壤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启动仪式开始了,主持人宣礼、临平诸暨商会会长辰衡窗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生军、商会副会长周飞勇、登协会长俞文光等在启动仪式上简短有力的发言,将“走运”二字赋予了双关的喜悦——既是行走,也是承接这份贯通古今的“运气”。</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绿道是丰富的乐章:青石板路被行人磨得温润,缝隙里偶有几片蜷缩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微响;赭红色的塑胶道则富有弹性,像一条安静的跑道,引导着疾走的身影;延伸至水边的木栈道,脚步声变得笃实,缝隙下可见粼粼的波光;那座飞檐翘角的廊桥,此刻正是最好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运河的繁忙是画卷的动态核心。一艘艘驳船,吃水极深,满载着货物,如同沉稳的猛牛,在泥色的水面上犁开宽阔的波纹。它们不鸣笛,只发出低沉有力的引擎声,与水流声合奏出一曲关于劳作与交换的歌谣。两岸造型各异的桥,则像忠诚的卫兵,静默地见证着这川流不息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而这一切的喧嚣,都被两岸依依的杨柳、笔挺的树木温柔地安抚着。树叶已染上深浅不一的秋色,从翠绿到青黄到焦黄,如同用画笔渲染过。柳树用长长的枝条垂向水面,随风轻摆,撩拨着运河水,而茅草则白花花地向天空摇曳,路旁那些讲述临平历史、传说、风俗的雕塑——拉纤的船夫、背谷的农人、摘枇杷的妇人、结婚的新人以及五杭牌坊,等等这些在树木的掩映下,似乎也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秋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总之,秋日的运河,没有萧瑟,反而在一种高远清澈的气象中,展现着丰饶盈阔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徒步作补给、引导的志愿者,有在临平创业的诸暨乡贤,有辰衡窗饰科技有限公司的长跑爱好者,他们每每出现在岔路口,使我们深为感动,显得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这12公里的路程,便在这样古今交融的感触、运河景观与融洽的乡谊中,不知不觉走到了终点——塘栖新街八字桥、玉龙桥,二桥成直角悄然立在眼前,它们朴素而沉稳,桥下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满句号,为我们这段徒步画上了圆。</p><p class="ql-block"> 站在八字桥上,一种完成挑战的成就感与欣赏美景的愉悦感在我胸中油然激荡,这或许就是“走运”的真正含义——在行走中接纳古老运河的祝福,承接历史与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午餐,快餐一盒,虽简单却充满欢笑声,老牛、大周他们还不忘喝上几杯白的以助兴。</p> <p class="ql-block">  过后,我们上了大巴,前往德清的新市古镇。与运河的开阔疏朗迥然不同,新市是内敛的、精致的,像一幅氤氲在水汽里的淡墨画。古镇被纵横的河道分割,又以几十座古桥相连。我们沿着西河口的驳岸慢行,两岸是绵延的骑楼长廊,为行人遮风避雨。廊下开着些小小的茶铺、糕点店,我打听了一下,每间租金2万。人们可以闲坐在这里喝茶聊天,呵,时光在这里仿佛是缓慢流淌的蜜,无比馨甜。</p> <p class="ql-block">  新市的韵味,还藏在它的细节与名人故居及古楼旧馆里。我与杨建军一起匆匆拜访了沈佺故居、钱学森江泽民的恩师中国电机之父钟兆林故居、新市镇文史馆、新市镇乡贤名人馆、陆仙楼、党史馆,还有拍茅盾小说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的林家铺子,等等,那幽深的院落都有相关的史料、介绍,似乎还留存着那时的气息。而更令人心动的,是那些关于仙潭与蚕花娘娘的古老传说。这方水土,因蚕桑而富庶,那美丽的蚕花娘娘,便是百姓对丰饶生活的祈愿所化。古镇的静谧中,仿佛能听到千年织机的札札声,能嗅到新丝出锅时清冽的香气。同行的美眉们早已被沿街的茶糕、羊肉面、梅花糕等特色小吃勾住了脚步。尤其是那刚出笼的茶糕,糯米外皮软糯,内里的鲜肉馅饱含汁水,热气腾腾地吃下去,满口咸香,徒步的疲乏瞬间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美食把徒步的疲乏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  许多游客,早已寻了临河的茶馆坐下,泡上一杯熏豆茶,那咸香醇厚的滋味,配着小桥流水的景致,真是再惬意不过。</p> <p class="ql-block">  新市作为京杭大运河横穿而过的古镇,曾是运河最大的水运码头。如今虽不见当年舟楫往来的盛况,但那份因水而生的灵动与韵味,却沉淀在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石拱桥中。</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40分,我们准时踏上归程。大巴车启动时,我最后望了一眼窗外的新市古镇,宛如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墨画,美。</p> <p class="ql-block">  身体虽有些疲惫,心中却满是丰盈的收获。这一日,我们从运河的壮阔走到古镇的幽深,从历史的沉思走到乡情的温暖,从自然的秋色走到人文的烟火。</p><p class="ql-block"> 这一场“走运”之旅,走的不仅是地理的路径,更是一次心灵的跋涉与回归,爽!</p> <p class="ql-block">(谢骆永老师剪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