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6870258</p> <p class="ql-block"> 十月末的沈阳,风里已裹着清冽的凉意,对沈阳故宫,作为临时起意的行程我并未做太多的功课,只知它是“清朝入关前的家”,与北京故宫并称为“一宫两城”。</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并且在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现存宫殿亭台楼阁等100余座、500余间,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的建筑特色:具有满汉等多个民族艺术融合,常见形制包括硬山殿顶、五开间、高台寝宫、檐下彩画与琉璃装饰等,细节处兼有满、蒙、藏等文化元素。沈阳故宫因居住区建于高台上,从而形成“宫高殿低”的格局,这与北京故宫“殿高宫低”产生不同。</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宫,站在大政殿的台阶上回望,我忽然懂了为什么说沈阳故宫是“八旗文化的活化石”。这里的建筑不像北京故宫那样强调“天子居中”的威严对称,而是以大政殿为中心,十王亭如众里拱月般散开,分明是一幅“君臣共治”的草原部落议事图。努尔哈赤当年迁都沈阳,或许正是想用这样的布局告诉天下:大清的根基,始于八旗的团结。</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有限,我没能走进每一座宫殿细看藏品,(据说崇政殿里有努尔哈赤的鹿角椅,清宁宫有萨满祭祀的神龛,文溯阁有珍贵的古籍善本,……)下次再来,我一定要慢下来,推开每一扇宫门,听听那些藏在砖瓦间的故事,在沈阳这座现代都市中心,藏着一段关于创业,清朝从白山黑水走向中原的初心,融合与传承的鲜活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