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是广州市寺贝通津小学1960级1965届学生毕业60周年。他们是广州市第一批十年一贯制学生。当时学校称之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小(七中是附中)。一年级开学时学生分四个班,到了1962年三年级,恢复校名为寺贝通津小学,十年制改为小学五年制,这时学生变成了三个班。到1964年升到五年级的学生到毕业就只剩下两个班。</p> <p class="ql-block">十月十八日是我们相约聚会的日子,分别六十年能再相蓬,确实令人兴奋和期待。</p><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半,同学们纷纷赶往我们成长的东山,来到金城宾馆(有些同学是专程从茂名、美国和澳洲回来)。尽管大家都已是年愈古稀,但仍神采亦亦。追忆儿时的事物还会滔滔不绝。</p> <p class="ql-block">主要召集人谭同学宣布联谊活动开始并回顾了六十多年前学校里的那些趣事。</p> <p class="ql-block">一班代表黄同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p> <p class="ql-block">二班代表强同学是自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聚会,自然感触良多,尽诉心中情!</p> <p class="ql-block">活动的气氛充满生气和欢乐。大家一起回忆旧事,互诉离别后各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麦同学触景生情,一番感慨之后朗颂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在眼前晃动,当年那些稚嫩天真可爱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岁月刻在的苍桑。此情此景又怎不勾起那些早已远去岁月的记忆,禁不住往事如回看的视频涌现在脑海。</p> <p class="ql-block">1960年初夏,在寺贝通津小学位于烟墩新亍木瓜园的校区。一条窄小上坡的泥路通向寺贝通津,左边是高高的围墙,右边竹篱后就是操场。南端有几户平房人家,园子里都种有蔬果,有蕉树,更小不了木瓜树。穿过操场,东面是一排砖木结构的平房课室,入学面试就在此进行。无非是一问一答,内容已忘了。这可能是我们第一次单独面对陌生人且要回答许多问题,却没有紧张,更无恐㤺,只是隐约感到,我们的生活将要发生改变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面试的校区现在是广州市儿童福利会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烟墩新街。</p><p class="ql-block">当年街口是一间曾经给予我们许多快乐的废品回收店 。在这里,一段旧电线、一块牙膏壳或一支废牙刷、甚至一把鸡毛或猪骨头都可以换来珍贵的零钱。这条狭窄的小巷也曾经摆满了以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零食小摊档。</p> <p class="ql-block">9月1号开学了 ,怀着一半兴奋一半忐忑的心情步入了小学的校门。一条水泥路将宽大的操场分开两份,路旁稀稀疏疏有几丛不高的葵树。隔着右边操场边竹篱是东方红幼儿园,左边操场尽头是一排围墙,透过墙后的树梢可以望见教堂的尖顶。迎面的红楼虽有点陈旧,但端庄朴实。当我们这些第一次步入校园的新生用迷惘且好奇的目光审视着校园时,是绝对不会意识到,自己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五年就是从这一天在这里开始。也不曾料到在这幽静、宽敞的校园里不但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间纯洁的友情,体验到了掌握学问后的愉悦,还需开始承受误解、委屈,甚至屈辱和无助、㥬惶与无奈。更不会知道,这五年的修行将对自己人生的性格形成,价值观的建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贝通津小学校园已成为七中的初中部,内部环境和设施也早已经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如今整个校园只剩下这棵位于红楼和木楼之间唯一仅存的大榕树。也是只有这棵曾经陪伴我们五年、见证我们成长的老榕树才得以依稀记得学校当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还是矇懂少年,混沌初开。象一张白纸,让岁月开始染上缤纷色彩。 60年代初正是国家刚经过三面红旗等政治运动的洗礼,且中苏间兄弟之情己到尽头。由于惯性使然,人们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老大哥的温情之中。那时无论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还是报纸杂志,街头的宣传标语漫画都是那些令人亢奋的内容。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次的图画课时画的第一幅画,就是天空中飞翔着加加林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以及克里姆林宫和它的红星。但其实那时物质其缺,物价上涨,数不尽的食品替代品充斥市场。当年学校还曾让我们把一些含有叫“小球藻”的液体带回家培养。</p> <p class="ql-block">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到阳台看看小球藻的颜色变得有多深。这种从苏联引入的东西会和阳光产生光合作用而渐渐由透明的液态变成墨绿色酱状,在当时据说能作为食粮,但从未听说有人曾尝试过,倒是喂猪𨚫常听说。</p> <p class="ql-block">那时校园因内外环境还是很具自然生态的,春夏季,操场边厚密的草地是蝴蝶、蟋蟀、青蜒、蚱蜢还有蝸牛青蛙的乐园。扑蝶、捉蟀、顶蝸牛就是我们这些顽童每日的游戏。当秋风乍起,校园的龙眼树掛满了累累果实,象虫、金龟等各种颜色艳丽的甲虫也逐香而致,而我们又多了玩物了。</p> <p class="ql-block">小学五年的时光在我们的人生中虽短暂,但它却是各个学习阶段中最长的一段。在这里,老师们为我们付出了心血,打开了我们的心锁。使我们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深深地怀念他们,感谢他们!</p> <p class="ql-block">只有学校旁的教堂六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只是设施更加完备了。</p> <p class="ql-block">红领巾来啦,她是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红旗一角!那是我们当年苦苦追求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捧着红领巾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是激动还是感叹?现实是许多同学已忘记了打红领中的程序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领导帮忙重新戴上红领巾时,会使我们重拾六十多年前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那种自豪、神圣的激情? (那时我们自然认为自己就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敬礼!致以共产主义高于一切的敬礼在那时是严肃和负有责任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后的聚会联宜,大合照总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大家准备好啦”!</p> <p class="ql-block">宴席开始,举杯庆贺难得的相聚,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健康康!出入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今时今日,还感觉到当年那半个馒头的温度,刻骨铭心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当年解困的义举当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是短暂的。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啦,同学们相互道别,互嘱珍重,并祝愿各位在座的和没能出席的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愉快,福寿延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