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明清方城中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共保留清代建筑114座,计500余间,其建筑群按营造时间和基本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主要包括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所建的大政殿、十王亭等建筑;中路分为清早期的“大内宫阙”和清定都北京后增建的行宫、盛京太庙等几组建筑;西路主要为乾隆年间增建的文溯阁、戏台等建筑。三路建筑历时近160年完成,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蕴含着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集萃了汉、满、蒙、藏多民族建筑装饰元素,融合了宫殿建筑与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代表着清定都北京前宫殿建筑最高的技术、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61年,沈阳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始建于天聪三十年(1629),三间四柱三楼,坊心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有“往来人等到此下马,如有违定依法处”,其雕造精美,是清福陵石雕艺术珍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采用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瓶体高达0.93长,体量宏大,瓶身呈葫芦样式,花卉纹饰细腻,珐琅釉色绚丽。是清代乾隆年间高水平珐琅制造技艺的代表性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