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木兰山,传奇红军洞

木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市区约50公里,因其风景秀丽,享有“武汉后花园”之称。相传这里为木兰故里,“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流传千古;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依山就势,又被誉为千年宗教名山。这里还是红色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诞生于木兰山,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位于木兰山玉皇阁下方的风洞(红军洞),则是第七军在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据点和藏身地。以此为源头,中国共产党组建起红四方面军,并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地流传“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黄麻起义的部队上了木兰山”,徐向前题词“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 形象地再现了革命低潮之际中国共产党在木兰山走向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初实践探索。</p> <p class="ql-block">风洞位于木兰山西坡崩塌堆积带,玉皇阁下方、下马石附近,是木兰山最大的崩塌洞穴,有上下两个洞口,洞口石壁发育网格状石英脉。洞深200余米,高3—5米,宽1—3米,最窄处仅能容一人勉强通过。洞内弯道多,巨石交错叠压,冷风飒飒,深部有挂顶的蝙蝠群。相传木兰年少时不顾危险进洞抓蝙蝠为邻居大婶治疗眼疾,又传木兰在此怒斩九尾狐。洞口掩映于山林草木之间,十分隐蔽。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此洞“通海眼、显神风”, 故名“风洞”。</p> <p class="ql-block">红军洞前石拱门上刻有一副对联 :“洞门生烟雾,暗行逢虚明” ,横批 “海眼神风”。</p> <p class="ql-block">风洞洞口附近的一块岩石刻有 “红军洞” 三个大字,这是为纪念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点燃木兰革命烽火的历史,对风洞的重新命名。</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 醒目地刻在风洞下方植被掩映的巨石上。</p> <p class="ql-block">风洞入口处是吴光浩烈士的铜像。铜像底座记录了吴光浩烈士短暂而又英勇的革命经历。</p> <p class="ql-block">风洞正断层</p> <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武汉木兰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