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授课:善生礼拜六方

芷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生他礼拜的六方,是因为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当时社会风俗也就是礼拜六方,而这个外道礼拜的六方,它是在相上,它依于他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看它礼东方呢,礼帝释天;礼南方呢,礼阎罗王;礼西方呢,礼的是龙王;礼北方呢,礼的是夜叉;礼上方呢,礼的好像是那个火神;礼下方呢,礼的是风神。它外道这样礼拜的六方呢,善生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这样教他,他父亲下世的时候就嘱托他要经常礼拜、供养六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善生,他是佛的弟子,他请问佛这个问题,而世尊呢,没有否定。为什么世尊没有否定呢?这就是我们佛法里讲的,佛的大圆满、大智慧恒顺缘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佛就说,我们佛法当中也有礼拜六方,而这个礼拜六方呢?为什么指的是这一部经呢,指的是对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行持菩萨道所讲的一部经典,因为它贯穿的就是以这个礼拜六方为一个线索,全部贯穿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定要明白,在家的居士修持这个菩萨道,也就是这个四摄和六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家的居士往往不明白怎么修行,为什么佛在金刚经上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呀,根性很钝。世尊知道我们这个脑袋瓜不开窍,被这个相所束缚住,我们心里有一个,一接触这个佛法,一接触这个修行,我们心里就制定了一个相,一个修行的相,很局限。我们觉得我们自己诵经、念佛、持咒、礼拜,这个是学佛,在行持的是一种形式。在此处我所讲的并不是说、诵经不重要、持咒不重要、礼佛不重要,而是说以相表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尊为什么让我们诵经呢?让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世尊为什么让我们持咒呢?世尊为什么让我们念佛呢?世尊为什么让我们供养呢?这些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而我们这个众生呢,完全就死到这个相上,没有用心去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尊以方便的这些方法告诉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目的是开启我们那个真正的大菩提心,而破除我们那个自私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四摄六度啊,就是破除我们最执着的那种自私。破除的就是我以前在《唯识》里给大家讲过,破除那个我执和法执。如果我们这样真正明白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哇!原来这个修行啊,它不是那么局限的一个点、一个面,原来修行处处皆是道场,法法皆是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也就体现了禅宗里所讲的“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就体现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呢,菩萨处处自在,什么都是自在的,而我们不自在,我们总觉得今天我还没有念经,所以我不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呢,假如打个比方,你们女众,你婆婆年龄大了想让你帮她忙,做点事情,你说:“我还没诵经呢,不帮忙。”而不知道这就是有一个挂碍,有一个相,执着了一个修行的相,而不知道什么叫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个三藏十二部经典贯穿起来,世尊告诉我们,修行,你说修哪里?修的不是这个肢体,也不是这个嘴巴。你持咒的时候,哇,我和你比,我这个五分钟,我嘴特别特别快,我能念多少多少大悲咒,我今天念了几万句佛号。世尊不是让你比这个,也不是让你修这个嘴,也不是让你修这个速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尊让你修的就是我们这个心,把我们这个污浊的心,把我们这个自私的心怎么转化成能承载天下的众生,这样的时候这就是佛心,我们的心才能契入这个佛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过头来讲,怎么修行呢?这就是在生活当中,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觉悟,在觉悟中生活。”这样想的话,大家就明白了。我们生活当中衣、食、起居、喜、怒、哀、乐,把握当下的每一个因缘,用心一处的时候,即是禅定,即是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大的困惑,知道这个我执和法执是一个轮回的根本,是烦恼的根本。“师父呀,可怎么就这么难破呢?怎么才修呢?”</p><p class="ql-block">又回过头讲那个六方,礼拜的六方,你看看,东方为四方之首,也可以说东方为六方之首,最终目的归到这个般若上,因为修学佛法呀,究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开启这个般若。</p><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以前给大家讲,看你修学佛法多年,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你有没有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你修的都不是佛法,都是外道,相上的法,就像这个六师外道一样,它主张在相上礼拜这个六方的神一样。而我们佛法,世尊告诉我们的,礼拜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的心能生万法。</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样讲呢?东方为首。而在这个六方波罗蜜当中呢?布施为首,最后证得那个般若为目标,我们不会礼拜东方,我们不会布施,我们不会财布施,因为我们贪;我们不会法布施,因为我们愚蠢;我们不会无畏布施,因为有时候像我们在修行当中,我们总执着一个我,我们不能把自己布施出去。牢牢的执着自己的念头、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讲到这里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佛法这样讲?“老实乃近道之机,修道以承顺师命为上。”</p><p class="ql-block"> 佛法是师道啊。现在我们的众生为什么这么可怜?因为师道不严,所以佛法衰。你看看有多少修行人?你再去问有多少人、多少修行人他心里有一个师父?他想修行。但是呢,有没有一个把他的道业装在心里的师父去呵斥他、去打骂他、去护持他?你凭什么把自我布施出去呢?你修道当中没有根本,什么根本呢?没有师父,师是解脱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末法时期,为什么说末法乱象呢?末法时期最可怜、最可悲的就是许许多多一心一意想修学佛法的人,但是呢,他没有师父,也就是我经常讲的:“是个无根草”。说的不好听的话,也就是一个孤魂野鬼,凭着自己看一点书,滋生的就是自己的傲慢,因为这天底下没有他怕的人、没有他畏惧敬重的人,怎么能去掉这个我执和法执呢?</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当有师父真正管教你的时候,你错的时候,我举个例子:我就是让你排节目,我今天就不让你念佛,你给我排还是不排,你不排我揍死你,我戒板打死你,我就是罚你跪香。为啥?</p><p class="ql-block"> 您念佛重要呢?你成佛重要呢?还是众生解脱苦难重要?你怎么就那么想求生西方净土?我此时的意思不是说不让你求生净土,就是因为当你处处执着一个“我”的时候,你为我而诵经、为我而念佛、为我而持咒、为我而修行的时候,你还是一个自私蛋。</p><p class="ql-block"> 但是呢,有了师父就不一样,我所有的种种的法,给你说穿了,我就是修了你这个不老实,你如果老实了,咱再说,你如果是不老实、不听话,你就根本不是一个道器。佛法当中说:“心正、聪慧、求上进,此乃堪称为法器。”你是不是一个法器?你老实不老实?你听话不听话?</p><p class="ql-block"> 人身难得,你得到了人身。佛法难闻,你闻到了佛法。师父难遇,你遇到了师父。你的因缘、你的条件和所有的人,你比所有的人都好。为什么你要负了自己呢?</p><p class="ql-block"> 师父为什么让你老实、让你听话?师父不是为了让你给他当奴隶,也不是为了让你去给他赚钱,就是要用种种善巧方便的法去掉你那个贼心、你那个偷心!为什么说机心不除,大道不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啊!这么欢喜啊!原来修行啊,生活当中穿衣吃饭、衣食起居、喜怒哀乐,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把握住当下所有的当下,都是在修行我们那个禅定,开启我们那个般若,这个前提就是必须得学会布施。布施的前提是什么?必须在人世间有一个我敬重的、我畏惧的师父。</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p><p class="ql-block">讲于2018-05-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