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双柏堂》溯源

我心从中从一从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氏《双柏堂》溯源</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世孙王心贵择录编写</p><p class="ql-block"> 周灵王太子晋(约公元前565年-549年),字子乔,被后世遵为王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宋晋国公王祜(923年-986年),字景叔,山东莘县人,兵部侍郎,死后封为晋国公。</p><p class="ql-block"> 王祜之子,魏国公王旦(957年-1017年),字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被封为魏国公。</p><p class="ql-block"> 王旦之子王素(1007年-1073年),字仲仪,工部尚书。其四子王巩。</p><p class="ql-block"> 王旦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王祜为宋初名臣,曾手植三槐,预示子孙显贵。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700多字的文献,称古文观止。</p><p class="ql-block"> 《双柏堂》族谱记载,本族继宋晋公王祜之孙,懿敏公之后,三槐分支。南宋时渡迁广陵(扬州柳巷)。 </p><p class="ql-block"> 双柏堂迁祖王伏七(1336年-1411年),其父亲王三一。</p><p class="ql-block"> 有史料记载,王三一为王素(懿敏公)七世孙。双柏堂作为三槐分支,属于王素后裔中的王巩支系,王素其四子王巩(字伯固),王巩后裔在南宋室内南渡后,迁至浙江余姚等地。其中一支定居于古丰邑(今江苏丰县),西北五十里老王庄,并在此繁衍生息。元末明初,该支系因战乱迁徙至河南、浙江等地。双柏堂分支迁徙路线与南宋时期“渡迁广陵”的记载相符,且其世系可追溯至王素。</p><p class="ql-block"> 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也称靖康之变,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衣冠南渡,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浙江),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转折。王素的七世孙支系南渡广陵(扬州柳巷)。“双柏堂”迁祖伏七公第十一世孙王元弼乾隆时期因顺江洲坍陷,迁至金山西大扁担沙永固洲(今鲇鱼套),繁衍至今。现在就是金山水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篇写王心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