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月的晨光,裹挟着椰风的清冽,斜斜铺在万宁校园的走廊上。当这座小城还在晨雾里惺忪睁眼时,我们——海南师范大学2022级的四位实习生,早已揣着教案、抱着听课记录本,汇入了校园里笃行的教育人潮。这是实习的第五周,从晨光里送课的忐忑,到暮色中改卷的专注,那些在讲台前、课桌旁、办公室里的细碎瞬间,正以成长的刻度,在青春的书页上镌刻下独一无二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万宁市“精准诊断—集中帮扶—长效跟进”的教研帮扶体系,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一场关于语文教学的美好邂逅,在大同中学悄然拉开序幕。2025年10月16日上午,后安中学学科带头人陈春丽老师踏秋而至,在听课、评课与送教的层层涟漪中,晕染出秋日里最温暖的教研底色。后安中学的两位实习老师雷天思和胡菲洋也在在此行中收获良多!</p> <p class="ql-block">教室里,阳光在课桌上漾开浅浅光斑。实习老师胡菲洋和雷天思坐于后排,目光随着陈春丽老师的教鞭,落在“写作小支架”的课件上。下课铃响,胡老师合起笔记本,页角已记满密密麻麻的心得,雷老师望着黑板上残留的板书,轻声说:“这节课值得我们反复琢磨。</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办公室里,暮色漫过窗台,实习老师雷天思坐在桌前,红笔在纸页间移动,时而顿住,想起陈春丽老师课上的“多感官观察支架”,暗自把“引导学生拆解场景细节”记进心底的教学小本本。当最后一本作文本的红勾落下,窗外已浸满夜色。雷老师轻轻叠好作文本,忽然明白:这一行行红批,不是冰冷的评判,而是和每个孩子文字的温柔对话。</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静悄悄的,只有电脑屏幕的微光在跳跃。胡菲洋老师正在批阅此次七年级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当她批到“交友启示”的主观题,她反复读着“要看素质品德”的表述,在旁写下“表述可更严谨”的批注,心里盘算着:下次得强调答题逻辑。</p> <p class="ql-block">八九班的读书分享会上,实习老师雷天思悄悄坐在后排角落,目光追随着讲台前的少年——他正攥着遥控器,磕磕绊绊地讲述《红星照耀中国》里红军过草地的片段。分享会尾声,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雷老师忽然明白:这场读书分享,不仅是学生在触摸历史,也是她在丈量“把知识种进心底”的教学温度。</p> <p class="ql-block">当第暮色漫过校园围墙,我们合上最后一本批改完的作文本,指尖还留着红笔的温度。那些在讲台前紧张攥过的粉笔、听课笔记上洇开的墨痕、试卷批注里斟酌的字句,都成了成长的路标。此刻才懂,实习的每一周都是一节“实践课”,而我们这些师范生,正从课堂的“旁观者”,慢慢长成能托举星光的“点灯人”。下一周,又会有怎样的教学风景等着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