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味文革趣事

悦读人生

<p class="ql-block"> 追味文革趣事</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记忆中我们寨里南街生产大队也曾发生过很多趣事。 </p><p class="ql-block"> 一、忆苦思甜 </p><p class="ql-block"> 生产大队组织“忆苦思甜”,开完会再吃忆苦饭,人到的很齐,开会给记公分。 </p><p class="ql-block"> 大队书记王有龙是个孤儿,每次都首先诉苦,每次都哭着说,每次都流泪,边说边哭边擦眼。后来我发现他不诉苦的时候也经常擦眼,我就偷偷的问大人,原来大队书记患有眼疾,不能见风,见风就流泪。</p><p class="ql-block"> 贫协主任张修角更是苦大仇深,仅次于大队书记,在台上对万恶的旧社会进行声讨伸冤,哭着哭着就大声喊了起来:“我操他娘,我就没忘了那一年,日本鬼子把我拉去修炮楼,用小推车运土的时候,由于坡大上不去,日本鬼子就用棍子照着我的腿上打,我操他娘,我就木忘了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当生产大队书记王有龙在台上诉苦时,贫协主任张修角在关键时刻就带领台下的社员们喊口号:“不怕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穷人家的孩子苦啊,难受啊!和现在的孩子比一比啊,真是相差很远很远啊!”</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止不住想笑。</p><p class="ql-block"> 二、“有眼无珠”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寨里公社给我们寨南街生产大队里配发了很多大约30公分高的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塑像,大队里就组织社员敲锣打鼓用八仙桌抬着给“光荣人家”送,并在大街上游行。</p><p class="ql-block"> 社员们载歌载舞,非常喜庆。这时,我们第七生产队六十多岁的老贫农曹文祥(平时都喊他的乳名曹老二),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热爱,伸过脑袋去向毛主席他老人家行注目礼,然后感叹地说:毛主席的塑像好是好,就是没有眼珠子。这一下可惹了大祸了,他竟敢说毛主席有眼无珠!立时被游行的队伍拿下,押回大队部,召开社员大会对“曹老二”进行批斗!并立即派人向“公社革委会”汇报,寨南大队出了个“现行反革命”。</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调查,“曹老二”确实属于无意,又是老贫农,这才没有向深处追究! </p><p class="ql-block"> 三、投机倒把 </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产大队王乐举曾与羊里公社的亲戚推着莱芜大麻、大白菜和莱芜生姜,去南山搞了一趟“投机倒把”。 </p><p class="ql-block"> 王乐举是第5生产小队的社员,结果被人举报,寨南大队就把他抓了个现行,连续几个晚上在大礼堂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进行批斗。</p><p class="ql-block"> 没人会写发言稿,大队就指派各生产小队长轮流上台发言,结结巴巴的说不下去的时候,就有人领着喊口号:“打倒王乐举”!“打倒投机倒把”!毛主席万岁!</p><p class="ql-block"> 突然,有人把“汽灯”给灭了,摸黑上来几个人,把王乐举摁在地上,用他的上衣把头套上,拳打脚踢,有的还用凳子砸,王乐举疼的嗷嗷直叫,喊爹叫娘,还不知道谁打的!王乐举在第5生产小队待不下去了,哀求大队的干部“跳”到了我们第7生产小队。</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就混不下去了,举家去了黑龙江投奔妹妹与弟弟,这叫惹不起躲得起。 </p><p class="ql-block"> 四、“历史反革命”</p><p class="ql-block"> 寨里南街有一位与我家有点亲戚关系的四哥王振清,他的乳名叫“火乱子”,曾是国民党的一位旅长,八年抗日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带着部队投诚参加了八路军,是南下的老革命,解放后转业在辽宁工作。</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遣送回老家劳动改造,与离婚不离家的前妻和女儿再聚一堂。辽宁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为了与他划清界限脱离了夫妻和父子关系。</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给他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p><p class="ql-block"> 王振清被遣送回老家劳动改造,寨南大队正好缺少“阶级敌人和批斗对象”呢,结果是可想而知,隔三差五召开批斗“历史反革命分子” 王振清的大会,有些愣头小伙不知天高地厚,有时会动手动脚殴打四哥王振清。旅长啊!毕竟是经过身经百战的老军人,面对这些无知的庄乡们一声不吭,默默的承受着。 </p><p class="ql-block"> 王振清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个英雄,他是很值得我尊重的革命老前辈,我特佩服他,我最喜欢听他讲打仗的故事。我当兵之前,我首先拜访了这位老“旅长”,尽管他当时还戴着“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四哥王振清语重心长的向我交代:部队与地方不一样,地方讲的是血缘和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再优秀的人才只要没血缘和裙带关系,也永无出头之日。部队讲的是才能和实干,任人唯贤,到了部队要牢牢地记住,少说话,多实干,部队不会亏待你的。 </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结束给他平反后,由于已到了退休年龄,只是恢复了政治、生活待遇,恢复行政级别17级,与辽宁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恢复了的夫妻、父子关系,补发了十几年的工资,在老家颐养天年。 </p><p class="ql-block"> 五、棉裤头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时期,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姑娘们都希望自己能嫁给当兵的。羊丘山上驻扎着一个无线电小分队,有几十个通讯兵。羊丘山南面有个村子叫周王许,姑娘们都喜欢山上的兵哥哥,只要有机会就与当兵的搭讪。当兵的也是人,平日里一看到姑娘们,灵魂就会出窍,背后也胡乱议论:“周王许的姑娘们好看是好看,就是屁股太小了点。”</p><p class="ql-block"> 这话让姑娘们听说后很是伤心,结果有一次解放军到周王许支农搞麦收,却发现周王许的姑娘们个个腚大腰圆,屁股并不小。却不知,她们都在前一天赶制了棉裤头,五黄六月大热的天可把姑娘们热毁了……</p><p class="ql-block"> 六、村口岗哨</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各村的路口,都派上一名社员站岗。简单的毛主席语录或者革命口号,对方答对了方可放你进村,很像是在部队晚上站岗对口令一样。我们公社有个村庄,派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婆在村头站岗,只要她一听到动静,就大声的喊:“抓革命”!对方必须也得大声回答:“促生产”!老太婆再接着喊:“促工作”!对方紧接着答:“促战备”!这时,对方才能进村。 </p><p class="ql-block"> 七、革命小将 </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我们也遇到了麻烦。二哥已经十四岁了,和全中国人民一样,对毛主席非常忠诚。每天吃饭前,他都让我们全家起立,举着右拳,他喊一句让大家跟着喊一句:首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再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才让大家坐下吃饭。天天如此,一顿饭也不错过! </p><p class="ql-block"> 过年的时候,因为破除迷信,家家户户都不敢烧香磕头,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母亲和三婶就把大门关起来偷着在家祭祖。二哥可不认,一旦让他发现了可了不得,他用脚把供品、纸钱踢得满地都是,谁劝也不行,要不然他就去“大队革委会”举报,对“破四旧”表现的极为忠诚! </p><p class="ql-block">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世无前列的运动把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全给毁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阶级弟兄成了“敌人”。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个时代的人傻的非常可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