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走进王若飞故居(贵州行六)

思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诗中,王若飞同志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光芒不仅源于他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卓越的领导才能,更源于他那份至深至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的赤子情怀。这次去贵州旅游,在游历完黄果树瀑布后,我们便驱车来到了安顺市,准备第二天游览一下安顺古城,最主要的是参观王若飞同志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起来,秋雨绵绵。我们吃完早点,打着雨伞,怀着敬仰的心情向王若飞故居走去。故居位于安顺市北街,距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隔着马路,便看见了入口黑色门牌上镌刻的“王若飞故居”几个黄金大字,在细雨中显得庄重而严肃。入口虽小,里面却有乾坤。故居虽处闹市,但院内非常幽静。可能是因为下雨或时间尚早,游客零零散散,也正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惬意安静地参观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故居,我才知道原来王若飞同志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这是一个建于清朝初期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红板壁、木窗户、石级阶梯,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院内设有石砌花坛、鱼池等,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裕生活。四合院布局古朴典雅,正房、南北厢房和对厅房错落有致。我心里思忖着,出生在这么富庶的家庭,为什么不享受优渥的生活,而要抛开富贵、投身革命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认真真地参观他的故居,观看每一展厅的详细介绍和回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若飞出生在正房。青砖灰瓦在岁月的打磨下显得愈发沉稳,檐角的雕花虽已斑驳,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轻轻推开虚掩的房门,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百年前的时光之门。一张短窄的双人床在泛黄的帷幔遮掩下,只露出小小的“人”字口,仿佛他还在襁褓之中,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地上的火盆似乎还在燃烧着,从未熄灭。一张小小的长方形桌子摆放在床的正对面,满是时光刻下的印迹。这里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简朴的陈设,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理想、信念与牺牲的故事,都承载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与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移步至展厅里,那一张张模糊的旧照片、一页页泛黄的手稿、一件件褪色的旧衣物、一幅幅生动的油画,将王若飞的革命历程娓娓道来。1896年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他,从小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挣扎,真正懂得了人民的疾苦,于是年少的他便怀有救国救民的理想,后来,在他舅舅黄齐生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终成为为中国革命奉献一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寻求真理的留法勤工俭学,到在北方大地播撒革命火种的艰苦岁月,再到深陷囹圄的铁窗生涯,他的形象渐次丰满。最令我心灵震颤的是他在狱中写下的那段话:“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它不是胜利者的宣言,而是濒临绝境者对信仰最本真的坚守。那字迹,因岁月的侵蚀而略显模糊,但其间蕴含的力量,却穿透纸背,直击我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转过展厅拐角,一幅珍贵的黑白照悬挂在展厅中央,定格了1931年王若飞与朱德等革命先辈在延安总部的珍贵瞬间。照片中的他身着戎装,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延安,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无数革命志士向往的地方,也是王若飞日夜向往的地方。踏上延安的时候,他说:“我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快活。”这一年,他领导开辟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展厅,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深深地刻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几个红色大字。我久久伫立,思索着“打算”二字的千钧之重。这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始终清晰的立场,是他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的底线,甚至是他最终以生命去完成的承诺!从重庆返回延安,那架撞上黑茶山的飞机,将他“一切为了人民打算”的誓言,永远地熔铸在了祖国的山河之中。他生前常说:“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迷茫的心灵。展馆里 ,那些关于他参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资料,那些他在狱中坚持斗争的记录,无不让人动容。他的形象,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生死,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一生,是为理想献身的一生,是为人民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一切为人民打算,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情怀”写下了最滚烫的注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故居出来,我百感万千。在这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榜样的力量。王若飞的人民情怀,如同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一切为了人民打算”,这八个分量极重的字,仍然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轰响,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