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12号早餐后,7.50分出发前往安徽塔川,行车大约4个小时。安徽宏村的游览是一个意外惊喜,本次行程中没有宏村,这得感谢我们司机强师傅,他开车技术不仅稳而且快,我们本是预定12点左右到达塔川吃午餐,结果10点多钟就到了,时间提前不少,领队临时决定去个附近景点玩玩,因为宏村距离塔川很近,大家一致意见取消塔川的午餐,去宏村,这就是乘大巴车旅游的好处,可以自由的随心所欲。</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我曾经几年前就来过,去了一些景区,宏村是我一直比较向往的,因为我知道它一直是摄影,绘画者创作的好地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意外的如愿以偿了,真是太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宏村位于黄山南麓,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已有800余年。地理布局似牛形,又被称为“牛形村”,其传统建筑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形成了“画里乡村”。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p><p class="ql-block">宏村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宏村南门是宏村的主入口,门楼采用八字门楼式,飞檐翘角,造型优美,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致与大气。宏村南门门楼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宏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湖泊,名为南湖。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粉墙黛瓦的民居,如同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湖边的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让人不禁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宏村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 年),有 “黄山脚下小西湖” 之称。湖呈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 4 米,古木参天,垂柳依依。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清幽明丽。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取景,古今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篇画图。</p> <p class="ql-block">南湖中的拱桥名为“画桥”,是宏村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横跨南湖,连接村庄两岸。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超过 200 年的历史。名字来源于清乾隆年间宏村青年诗人汪彤雯的诗作《南湖春晓》。</p><p class="ql-block">1986 年重建中堤时,再造 “画桥”,桥全长 59 米,宽 3.5 米,桥面由 14 块大青石板拼接而成,桥身由青石板铺就,两侧雕刻着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拱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p> <p class="ql-block">从南湖湖畔缓缓穿过画桥,沿着湖中间一条石板路,就走进村落核心区,一路真是让人心醉,美的让人无语。</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位于宏村的南湖北畔,是一座具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称为 “依湖六院”,供汪氏子弟接受启蒙教育。清嘉庆十九年(1814 年),汪氏家族集资将六院合并重建,取名 “以文家塾”,后更名为 “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不仅是宏村的文化地标,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见证,展现了徽派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的志道堂是先生讲学的场所,大厅正墙上书写着《朱子治家格言》。</p> <p class="ql-block">宏村乐彼园位于南湖书院后方,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园林宅居。乐彼园的名字取自《诗经》中的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反映了其宁静美好的寓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乐彼园曾是南湖书院的操场,也是两百多年前南湖书院建造者汪宇文回乡后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有一株 200 年树龄的龙柏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豫和堂位于宏村乐彼园内,乐彼园由多个建筑单元构成,是宏村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豫和堂内展示的岳母刺字、唐妇乳姑、苏武牧羊、一诺千金等典故,分别代表忠、孝、节、义,体现了徽州文化中对传统美德的推崇。中堂楹联 “四面山光照,三潭水影清” 则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境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始建于1855年左右,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占地2100平方米,被誉为“民间故宫”,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建筑围绕着九个天井布置,共60余间房屋。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垫厅和鱼塘厅。风格呈精雕细镂、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仿间雕刻着“渔椎耕读”、“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字样,前堂骑门梁上刻有大型浮雕“唐肃宗宴宫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宏村的小巷犹如一个神秘的迷宫,隐藏在重重叠叠的屋舍之间。在</span>湛蓝的天空下,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瓦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简洁而又和谐的画面。巷子里,流水潺潺,水草摇曳,仿佛是大自然弹奏的美妙乐章。</p> <p class="ql-block">朋友对安徽名菜“臭鳜鱼”情有独钟,到了安徽必须要品尝。我们光顾了一家经营徽陶瓷制品的小店,店主向我们推荐一家正宗徽菜馆,我们前去品尝(其实我对臭鳜鱼很抵触,但是为了朋友,我也品尝一下,看看到底为什么这么有名)。在这家店的上方挂着具大的鱼灯,特别吸人眼球,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果然不错,食客满堂,我们点了红烧臭鳜鱼,红烧毛豆腐(也是徽名菜)米饭,品尝之后,我对臭鳜鱼大有改观,真的特别美味,闻起来似臭非臭,吃起来鲜香浓郁,肉质紧实细嫩,呈蒜瓣状,骨刺与鱼肉分离,红烧毛豆腐第一次品尝,味道还不错,鲜美可口,外酥里嫩,都不愧为徽菜之中的名菜。</p> <p class="ql-block">在宏村到处可见鱼灯造型的装饰,经店主介绍,我们还购买了鱼灯造型的冰箱贴。安徽鱼灯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认为鱼具有神秘力量,通过舞动鱼形灯笼进行祭祀和祈福,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具体到徽州地区,鱼灯文化在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鱼灯象征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徽州,鱼灯还承载着宗族记忆和对先祖的追思,成为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小巷中的店铺,家家特色各异,应该都存在着不同的故事吧,如果有时间慢慢的逛这些小店,收获会满满。</p> <p class="ql-block">月沼湖位于宏村的中心地带,是牛形村落的 “牛胃” 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百姓称月塘,“牛小肚”,</span>因呈半月形,且月亮倒映其中时宛如一轮弯月而得名,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p> <p class="ql-block">月沼湖的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分列四旁,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月沼湖与周边的徽派建筑相得益彰,被誉为古村落中的 “天空之境”。</p> <p class="ql-block">宏村望月堂是宏村的重要古建筑之一,位于月沼北畔的乐叙堂东侧,坐北朝南,3 开间 2 进 2 楼。它因常伴月沼而得名,每到初十,天上的半月倒映在池中,与池中的半月相互辉映,形成三个半月互映生辉的妙趣景象。望月堂的雕刻艺术尤为精美,上面由五只蝙蝠组成,寓意 “五福临门”。这种雕刻不仅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宏村的整体布局中,望月堂占据着重要位置。宏村的形状如一头牛,月沼是牛胃,位于古村的中间位置,周围环绕着徽派古建筑,望月堂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月沼小馆很有趣味,售卖的都是一些具有安徽特色的小物件,让人爱不释手,很有购买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宏村汪氏祠堂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 1403 年),由汪氏家族的 76 世祖汪思齐出资修建。县尹黄彪建议将宗祠命名为 “乐叙”,寓意 “秩叙敦伦永履和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汪氏祠堂坐落在月沼北畔,平面呈 “凸” 字形,面阔 24.40 米,进深 32.70 米,脊高 10.20 米。门楼是三间四柱五分贴墙门楼,称为五凤楼,造型华美,象征家族地位。</p> <p class="ql-block">月沼书局,有两层,书局的布置很巧妙,特别有亮点,我们在书局里饶有兴趣逛来逛去,拍了不少照片。</p> <p class="ql-block">书居还有二楼平台,可以入座消费,能俯瞰整个月沼湖,自上而下观赏着月沼湖,更加古朴典雅,魅力无限,平台边上有棵柿子树,可惜的是柿子没有红,如果成熟了,会相当漂亮。</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两个外国友人,正在拍摄美丽的宏村,在他们眼里宏村魅力无限吧。</p> <p class="ql-block">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为汪氏91世祖汪星聚所建。建筑风格以传统徽派建筑为主,中规中矩,厅堂高大,分为正厅和偏厅,建筑结构为六面体,引进宏村水系活水;塘南建有玻璃厅一间。门窗雕有宝瓶、宝鼎、松鼠、葡萄;门栏板雕有“周文王仿贤图”和“尧帝让贤图”。</p> <p class="ql-block">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桃源居共前后三间,因院内植一稀有品种的桃树而得名。门楼上砖雕刻精细,层次较多,门楼以水磨砖砌成弧形门,雕有“清狮白象”“八骏马”等动物,刻有雕花“松鼠葡萄”。</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宏村具有历史标志性的两棵古树景观,这两棵古树位于村口,具有 500 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北侧的古枫杨(红杨树)树高 19 米,树围 6 米,需 4 至 5 人合抱,树冠形如巨伞,覆盖数亩地。被视为牛形村的 “牛角” 和宏村的 “风水树”,代表吉祥。村民办喜事时,新娘花轿绕树转大圈,寓意百年好合、红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南侧的银杏树(白果树)树高 20 米,树形古朴苍劲,如利剑直刺天空。同样是 “牛角” 和 “风水树”,因其稀有和古老被称为村口 “瑰宝”,高寿老翁辞世时,寿棺绕树转大圈,寓意子孙满堂、高福高寿。</p> <p class="ql-block">绘画爱好者们正在作画,宏村的徽派建筑与美景充分展现在他们的画中,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宏村之后,感觉宏村如诗如画的江南古村,宛如一幅古代山水画,令人陶醉,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脚印,每一幅景色都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它就是一座古园林,山景、水景、桥景、街景,景景怡人,不愧为是 “中国画里的乡村”,是隐居在群山环抱中的 “世外桃源”,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享受心静如水,享受自然之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宏村,我们又乘车前往塔川,行车只需20分钟。塔川篇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