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石之间,见天地人心

村氓野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秋日的松兹,山色如洗,有幸陪同湖北黄梅县艺术家一行参观宿松书画院——栖贤堂。老师们不为名胜,但求愉悦——重点参观书画院根雕与奇石陈列厅堂,展厅内一件件作品无声地诉说着自然之笔与人文之心的千年对话。这些作品非刻意雕琢,而是艺术家们顺应木石本性,化腐朽为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书画院正大门前有一重竹篱笆茅草顶围成的大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翠微深处隐人家。栎林映竹斜”,让游人感觉到房舍藏而不露,隐而不彰,十分神秘。院门两侧醒目的对联“人境结庐心自远,采菊东篱意悠然”。更增添了世外桃园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进入栖贤堂内院,漫步至中门,可到涉趣园,跨过圆形大门,拾级而下即便是根雕展厅</p> <p class="ql-block">  大厅正门,两旁由地方书法家撰的金色木刻门联十分醒目,“万世师表 ” 匾额下, 迎面县至圣先师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的雕塑像,两侧古代科学家塑像群,庄严的气氛,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展厅四周,陈列着大型木雕骆驼与抽象兽形根雕并置,深色木材经打磨后泛着温润光泽,形态或奔或立,仿佛从岁月中走出的灵物。右侧另一组根雕则取天然树根之势,盘曲如龙蛇,又似飞鸟展翼,肌理斑驳,尽显沧桑。它们置于红布之上,背靠白墙,光影交错,恍若自然与艺术在静默中对望。</span></p> <p class="ql-block">邂逅根雕,遇见自然的诗意馈赠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穿越千年,以自然为师,用双手雕琢出生命的传奇,它就是根雕。从战国时期的萌芽,历经汉晋的成长、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的鼎盛,根雕艺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根雕,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它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创作源泉,每一块根材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杰作,或古朴沧桑,或灵动飘逸,皆散发着天然的韵味。创作过程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工匠们凭借敏锐的眼光和精湛的技艺,在保留根材天然美的基础上,稍加雕琢,便赋予其全新的灵魂,化腐朽为神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孤品,世间绝无仅有。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融合。它们或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是灵动可爱的动物,或是意境深远的山水,每一个细节都流淌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匠心,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你凝视一件根雕作品,仿佛能听到自然的低语,感受到时光的沉淀。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欣赏自然,回归本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根雕艺术,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创新的探索。它融合了绘画的意境、书法的韵味、雕塑的立体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生活中,根雕为我们的空间增添了一份自然与文化的气息,让家成为艺术的栖息之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快来感受根雕艺术的魅力,把自然的诗意带回家,让生活与艺术共舞 !</p> <p class="ql-block"> 根雕,一项古老而神奇的艺术,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天然的树根为载体,艺术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技艺,赋予其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厅内这些根雕作品形态万千,或气势磅礴,或细腻婉约,每一处纹理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一个造型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是创作者心血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根艺的最高境界是“天趣”,也就是要顺乎自然,道法自然,陈列的每一件作品都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神似,讲究的是根艺自然美。无不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这幅恐龙作品,作者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恐龙特征。从形态上属蝎脚类龙,自然具象,稍加修饰,恐龙足部着地,脖颈修长,头部极小,肌肉丰腴,浑然一体,气势雄伟,比例和谐而线条流畅。具备了传统根艺中的具象美、酷肖美、自然美和灵动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窗边几件小型根雕安放于木质底座,窗外绿意隐约,室内光线柔和,木纹与年轮在光下清晰可辨。其中一件形如猛兽低吼,另一件则似老树生花,姿态奇绝,意蕴悠长。更有枯木独立,灰褐斑驳,枝干虬结,却不失风骨,令人想起“瘦劲孤标”之境。</span></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行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而成,留给观赏者更多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p> <p class="ql-block">  树瘤、裂缝,成为作品的灵魂。雕刻痕迹隐匿,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方木雕笑脸迎人,眉眼弯弯,置于茶具之间,暖光轻洒,顿觉人间烟火亦是清欢。此情此景,正合古人“赏石读木,可以忘机”之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展厅内岩石展品层层叠叠,色如秋山,纹若水流,置于木台之上,旁衬山水画作,虚实相生。有的石上蓝纹如江河贯流,有的层理分明似书页堆叠,皆是大地写就的诗篇。木雕村落精巧细致,屋舍俨然,人物栩栩,宛如陶渊明笔下桃源再现。假山之美,在于它的"似与不似之间"。远观有群山之势,近看却是一块块精心堆叠的石头。这种艺术手法</span></p> <p class="ql-block">假山奇石乃天地灵气之凝聚,书画院内喷泉边的假山,是文人墨客心中"咫尺山林"的具象。远远望去极似一尊雄狮静卧其中,又犹如猫头鹰立于其上。道家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欣赏天然假山石正是这种理念的反映。天然假山石是大自然的造物,是自然力量对石头的“雕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形质色纹、瘦皱漏透无奇不有。</p> <p class="ql-block">玩石,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又一块精神乐园!</p> <p class="ql-block">玩石,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又一块精神乐园!</p> <p class="ql-block">一位石友说:“拣石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所以是,捡一次石头,做一次神仙。”可见玩石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苍然顽石自天成,是未经雕刻的,具有朴拙的特点。明米万钟有石铭说:“匪雕匪琢,乃合昊朴。为氤为氲,与道合真。是分是循,抑亦观物理而图新者欤?”这段著名的铭文就强调了石之未雕刻的天性,石是拙朴的,没有人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玩石抱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理念,以此来摆脱城市喧嚣和污染。通过玩石,人们不仅可以找到乐趣,还可以从中体悟到许多道理,与大地生态保持和谐联系,培养内心修养。赏石的人将观赏石陈列在居室中,营造出石头与人类和谐相融的氛围,带来宁静、放松和舒适。这一连贯的艺术活动为石头赋予了生命,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精神世界。玩石可以让人在其中优游自在,远观近看,领略石头的气韵和天趣;也可以用手触摸和感受石头的材质和肌理之美。</p><p class="ql-block">“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