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银环的美篇

谢银环

<p class="ql-block">守重致静,方得稳心——《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八字开篇,如古钟轻叩,道破立身行事的根本法则。这章文字不仅是两千年前的处世箴言,更像一把精准的标尺,照见我过往“战术上疲于奔命,战略上无方向”的困境,也指引我在锚定根本、深耕内核的过程中,收获了内心的稳定与成长。那些藏在“重”与“静”背后的力量,正是人生穿越纷扰、行稳致远的底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回归内心:锚定根本,告别“战术忙碌”的迷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在章中提及“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里的“辎重”并非简单的行囊,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核心根基——是清晰的定位,是坚定的方向,更是不被外界裹挟的内心坐标。从前的我,恰恰是丢了这份“辎重”:工作中总被紧急事务推着走,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从未想过这些事是否贴合自己的长期目标;学习上总追着热点跑,看别人学自己也跟风报课,每天都忙忙碌碌,也很努力上进,但是这种看似勤勉,实则是用战术上的忙碌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越忙越迷茫,越累越焦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10倍好,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商业定位以及极致三宝,才慢慢定下来,静下来,我的极致三宝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品质自在:这是我此生想要活出品质,我很渴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技能分享:我发现自己擅长分享,也享受输出后帮到他人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份讲师:工作和学时中,我发现站在讲台分享时,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快乐,也是我的很多高光时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这三个点清晰后,我开始慢慢摆脱了“忙而盲”的状态。不再纠结于“别人都在做什么”,而是清楚“我该做什么”,内心的慌乱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六时合一:持续扎根,用“硬本领”筑牢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为轻根”的真谛,从来不是找到根本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在根本上持续投入,把“一厘米宽”的领域挖深到“十厘米深”,让核心优势成为不可替代的硬本领。就像大树要想抵御风雨,必须让根系在土壤里不断延伸,人要想不被外界干扰、实现反脆弱,也离不开对核心领域的深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开始用“固定时间做固定事”的方式践行扎根:知道分享是核心技能,便持续去分享,目前已经120多天了;明确讲师是目标身份,便主动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年学校招募心理课讲师,非科班出身的我抱着“试一次”的心态报名,熬夜打磨课件、反复模拟试讲,最终以试讲第一的成绩站上讲台;今年心理中心老师邀请我加入新课程组还有做心理沙龙分享,即便手头已有不少工作,我也毫不犹豫答应,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备课、每一次讲课,都是在给“讲师”这个身份添砖加瓦,都是在夯实心理领域的专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我也不再盲目和他人比较:以前看到同事在业务领域出成绩会焦虑,现在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帮学生化解考前焦虑、为学生梳理职业方向,这些小事带来的成就感,远比“和别人比”更踏实。正如老师所说:“想要不被他人影响,就要让自己的实力足够硬”;也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话:“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而这份自由的前提,正是日复一日扎根换来的硬本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时常回顾:守护能量,不被“琐事”带偏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警示“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生活中总有太多“轻”与“躁”的干扰:临时的会议、突发的任务、他人的请求……这些琐事像零散的石子,很容易打乱我们的节奏,消耗我们的能量,久而久之,便会忘了最初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最近深有体感。带学生打比赛,忙碌的工作,家庭孩子,还有个人成长,让我几乎天天加班熬夜,所以最近的状态不是说特别好。说实话,这个周末当我看到今天开始又有一堆的事情需要去做,我的内心是抗拒的,是不想干工作....,但是今天老师的分享让我减负了很多,以及他的练习给了我跟多的启发。开始一天之前,问问自己今天的核心工作是什么?我的品质、技能和身份今天如何去践行?今天上午我就因为一些工作有点心情不好,但是我很快转念,这和我的目标有关系吗?没有关系,那就放下,完成就好,不要有其他更多的期待。也真是因为这个样的心态,让我没有沉浸情绪中,继续干我的核心工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未来,我会继续去养成了“每日回顾”的习惯:一天开始前,花十分钟梳理当天的事,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是否贴合我的根本?”“它消耗的能量是否大于带来的价值?”对与核心领域无关的请求礼貌拒绝,把非必要的琐事梳理优先级,只留下真正能滋养根本的事。这样的调整可以让我的能量不再分散,也让我能始终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上,避免了“迷失根本”的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智慧,说到底是一场关于“守心”与“扎根”的修行。从“战术忙碌”到“战略坚定”,我们需要先锚定内心的根本;从“找到方向”到“拥有底气”,我们需要用持续深耕筑牢硬本领;从“被干扰”到“能自守”,我们需要靠时常回顾守护能量。当我们以“重”为根、以“静”为舵,便无惧外界的风雨与纷扰,在稳心定志中,一步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