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是一个承载了两千年历史文脉、将考古遗址保护与公共空间营造完美结合的典范。其设计理念和各个元素都紧紧围绕着 “保护、阐释、传承、共生” 这一核心展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园中,脚下是沉睡的古城,眼前是标识出的城市肌理,实现了穿越时空的对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遗址公园的主色调是大地色系。 以土黄、赭石、深灰、青褐为主。这些颜色直接源于夯土城墙、陶瓦碎片和土地本身,营造出沉稳、厚重、苍茫的历史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门城墙造型“写意”而非“写实”,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巧妙的设计点。公园对城门和城墙的处理,不是原样复建,而是进行艺术化的“标识性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门、城墙造型理念: 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设计师从汉阙、汉画像砖、出土文物(如陶楼)中汲取灵感,但呈现出来的是极具现代感和雕塑感的几何形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门标识: 城门的造型更为抽象,形成一个“虚拟”的通道空间。这种设计引导游客去想象和感知,而非简单地观看一个仿古复制品,更具艺术张力与思考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墙标识: 不是高大的夯土墙,而是一条微微隆起、覆植着本地草皮的土坡,或者是一条由碎石、瓦砾镶嵌的路径,清晰地勾勒出古城墙的走向。这种方式既指明了位置,又不对地下遗址造成破坏,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地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阡陌交通”: 城中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农田的阡陌(田间小路),蜿蜒曲折,尺度亲切,引导游客穿行于田园遗址之间,体验“采菊东篱下”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传统遗址公园“圈起来、围观看”的模式,创造了一个有温度、可触摸、能共生的历史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极简而深刻的设计语言、抽象的建筑造型、大地色系,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沉浸式的田园体验,将抽象的汉文化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开放包容的公共性,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服务于今天市民的城市“绿心”和文化“初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不仅仅是路县故城的故事,更是在为快速城市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锚定一个深沉而充满生机的文化根基,完美诠释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理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于北京城市副中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路县故城遗址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