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风雨半生暖 一念感恩一念安

东方之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 眼泪教你做人,疼痛教你成长,苦难才是你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毫米也不会少;经历多了,也就觉悟了……</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痛的遗憾,是思念父母时,只剩回忆可翻、愧疚难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恩父母 感念手足</b></p><p class="ql-block"> 父母一生生养了哥哥、姐姐、弟弟和我兄妹四人。1995年,因家庭琐事,哥哥与父母断绝往来;弟弟也因特殊原因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从此养老送终、尽忠尽孝的重任,便落在了我的肩上。那一年,父亲患脑梗瘫痪在床,好在有母亲照料,我的担子尚不算太重;那一年,我刚买了房子,生活虽清贫,却也算安稳。</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2005年3月,母亲说脖子上长了个疙瘩让我瞧瞧——真是不瞧不知道,一瞧吓一跳,疙瘩足有核桃大小。母亲说已长了半年左右,因不疼不痒便没在意。第二天我立刻带母亲去医院,检查切片的病理结果让全家人懵了:母亲患了淋巴癌!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头皮发麻,深怕母亲有不测,怕她弃我们而去。之后,我和弟弟全力以赴,为母亲的病在太原与晋城之间奔波;姐姐则留在家里,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那年农历五月十七,卧床11年的老父亲,仿佛怕我们忙不过来,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的去世让我悲痛不已,这雪上加霜的打击,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偏偏那一年,市政府改造红星街,拆掉了我的房子,连给父亲办丧事都找不到地方。但理智告诉我,绝不能倒下——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倍受打击的母亲此刻太需要关心与照料。办理完父亲的丧事,我又将全部精力放在母亲的病情上,从晋城市医院到省肿瘤医院,再从省肿瘤医院回到晋城市医院,反反复复,忙忙碌碌。</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我的老胃病也不安分,时不时添堵作乱。8月份的一天,借着母亲在市医院看病的机会,我预约了胃镜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我竟患了贲门癌!那一年我还不满39岁,孩子正读初三,准备升高中。天哪,短短半年时间,我送走了父亲,母亲卧病,房子被拆,本就焦头烂额时,年纪不大的姐夫又因脑溢血突然病逝,姐姐还需人照料,如今自己又遭此横祸——真可谓“五雷”轰顶,雪上加霜、霜上加冰,天灾人祸劈头盖来。这日子怎么过?救母亲还是救自己?我纠结、迷惘,更恨自己偏偏在这个时候倒下,曾一度想过放弃治疗。但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劝阻,让我渐渐回归理性:为了母亲,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作为顶梁柱的我,只能咬牙含“恨”踏上治疗之路。</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月的手术治疗,四个多月的化疗,我吃尽了人间苦头,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体重从原先的151斤骤降到107斤,身体消瘦得不成样子,化疗的强烈刺痛,让我一次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可我更无法想象,年迈的母亲要如何忍受这般病痛——正因为有亲身感受,病床上的我总时不时念叨着她,母亲的病痛成了我每日最大的牵挂,我痛恨自己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却无法在病床前尽孝。2006年农历九月十四,母亲因淋巴癌复发,不舍地闭上了双眼。为了不让母亲担忧,为了让她安心离去,我生病的事,自始至终没让她知道。</p><p class="ql-block">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手术后10年的我,每每想起母亲,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痛。更痛的是,因身体遭受重创、家里接连遭遇变故,再加上手术后医生“最多活不过三年”的“忠告”,我确实有些胆怯了。后来听信阴阳先生的话,承诺不参与红事白事——就连母亲的出殡下葬,我都不能参加。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也仅在母亲出殡当日,围着她的棺材,按传统习俗上了一个“祭”。我真不愿多想:作为儿子,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父母在世时,我独自照料了他们10年多;可父母离去后,我竟不能披麻戴孝为母亲送终,不能亲自到父母坟上添一锹土、磕一个头。这份悲催与伤痛,成了我心里永远的坎。</p><p class="ql-block"> 不准参与红事白事的承诺,我一坚守就是10年。10年来,我从未踏过父母的坟头。每年清明、七月十五,或是父母的周年忌日,我都只能在家里,在父母的遗像前,烧几炷香,摆几碟供品。我多盼望有朝一日能去到父母坟前,心里有无数话想对他们说:假如我当时不生病,母亲的病或许能治疗得更好;假如我当时没被病魔打倒,母亲或许不会走得那么早,能多活些时日;假如我当时放弃治疗,全力以赴为母亲治病,也许现在活着的,会是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啊,为儿不孝,您和父亲的大恩大德,孩儿今生今世难以报答。但“百善孝为先”,您二老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铭记于心。如今,“传承好家风、带动好税风”,咱们的女儿、您的宝贝孙女也步入了税务大军,参加工作仅两年,就考取了全省地税系统“省级业务能手”——我已将咱们的家训传给了她。安息吧,可亲可敬的父母,愿你们在天堂一路走好、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2016年父亲祭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b></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我们仅有的是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恩大哥康局 感谢同事挚友</b></p><p class="ql-block"> 今年过年遇上“新冠肺炎”,宅在家里着实无聊,躺在床上(腰椎间盘突出),不免又想起十五年前的那场病,以及在病中对我如大哥般关爱的老领导——原晋城市国家税务局局长康茂英。</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19日星期一,当时我正在市局培训中心中午值班,大约一点多,姐姐和弟弟闯进我的办公室,说我胃上有点小毛病,得去北京瞧一瞧,弟弟上衣口袋里装着一张卷起来的纸。我问是什么病,姐弟俩都遮遮掩掩说没大病,就是要去北京进一步诊断。我趁弟弟不注意,抽走了他口袋里的纸——我清楚,那该是我上周六在市医院做的胃镜报告单。打开一看,诊断结果上赫然写着六个字:“贲门溃疡蜕变”。我霎时明白姐弟俩的来意:我患了贲门癌,需要去北京看病。</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我敲开康局长办公室的门,跟他讲了病情和想去北京301医院看病的想法。他问“301医院你进得去吗?”,我说“暂时没联系好,只联系了北京肿瘤医院和北大附属第一医院,去了再想办法”。康局长没再多说,我便离开了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刚走到电梯口(不足10米远),康局长突然喊我回去。我返回办公室,他问“你看病的钱准备得怎么样?需不需要给你拿点?”,我说“算了,我们姐弟仨凑了点,不够再想办法”,他却说“那不行,你随时需要随时跟我说”。</p><p class="ql-block"> 刚回培训中心还没站稳,康局长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再次确认“真是贲门癌?”(后来知道我生病的人都意外,那年我才39岁)。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反复叮嘱我:到北京一定要诊断清楚,能不手术就尽量不手术。接着他突然说,他弟弟明天上午十点会在301医院门口等我——这时我才知道,他弟弟在北京武警总医院工作。</p><p class="ql-block"> 晚上去火车站坐车,又意外遇到了康局长。原来他和爱人是来送女儿去北京(女儿、女婿都在北京工作),顺带特意来送我,还再三叮嘱:到北京务必查清楚病,有任何困难都要跟他说,千万别客气。</p><p class="ql-block"> 我在五车厢休息时,康局长的女儿(她在八车厢)特意过来找我,说“我爸交待的,怕你心情不好,过来陪你聊聊天”。我们聊了二十多分钟,临走时她还说,到北京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她爱人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或许能搭把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9月20日)上午九点半,我和康局长的弟弟提前半小时在301医院门口见了面,吃住他都提前安排妥当了。不巧的是,医院床位格外紧张,住院成了难题。好在经他协调,最终确定“边做术前检查、边等床位”,总算不耽误病情。为了慎重,我们又先后在武警总医院和301医院做了确诊,9月24日我顺利住进301医院——堪称“神速度”,三天后(9月27日)就安排了手术。</p><p class="ql-block"> 手术从下午一点开始,到晚上七点半结束,整整进行了六个多小时。当医生端出一大盘切除的组织——一大块烟灰般颜色的物体,还有四五斤重的脂肪(当时我比较胖,体重150多斤),全家人都惊呆了。无疑,确实是恶性肿瘤,晋城医院的诊断没错。</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在病床上闭着眼痛苦呻吟时,耳边突然传来晋城市局郭副局长的声音:“DG,康局长让我代表他、代表局班子、代表同志们来看你了”。尽管康局长提前打过招呼,但眼泪还是唰地涌了出来。我强忍剧痛,哽咽着说“谢谢康局长,谢谢大家”,同行的两位同志也一一上前安慰问候。</p><p class="ql-block"> 从9月20日到北京,到10月26日出院,我在北京一共待了36天(住院29天)。这36天里,康局长每天都和我保持电话联系,一天两三通,短则十来分钟,长则半个多小时,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大哥”般的牵挂。就连我手术后插着胃管、连话都讲不出的最痛苦时刻,康局长也没断了关心,一直通过弟弟了解我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回来后,康局长第一时间就带着班子成员来家里看我,给了我极大的思想和精神慰藉。他不仅安慰我的家人好好照顾我,还特意把我最要好的外单位朋友叫到办公室,叮嘱道:“DG这时候最需要人拉一把,咱们做大哥的,一定要帮他做好思想工作,陪他渡过难关、走出困境”。</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的化疗过程中,康局长也一直惦记着我的治疗费用。每次遇到资金周转不开,他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稳稳保障了六个疗程的治疗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年底,市局工会专门来慰问我;年关时,康局长又携爱人单独上门看望。</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真不知该对康局长说些什么。这就是一位关心体贴下属、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一位有情有义、有仁有爱、有诚有信的大哥,一位在我生命受威胁时,为我撑起大伞、递来坚强臂膀的恩人和贵人。我曾对康局长说“你对我有慈父般的关爱”,他却连忙摆手:“不敢当,我只不过想尽一份做大哥的心意”。康局长比我大15岁,他自不敢以父辈相称,但在我心里,他的确有着慈父般的温馨与温暖。从动用自身资源帮我安排住院、不间断支持医疗费用,到情感上、生活上细致入微的关怀,无不彰显着他的人格魅力。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做人做事的楷模,是我人生的导师,更是我生活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陪我走过人生最低谷的岁月,熬过最难熬的时刻,给了我战胜大灾大难的勇气。在我因医生“最多活不过三年”的忠告而失望、绝望的黑暗时刻,他就像茫茫行程中的一座灯塔,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与人间大爱。他待我情同手足,对我恩重如山,是我生命旅途中不折不扣的良师益友、至真大哥。</p><p class="ql-block"> 生病期间,全市国税系统共有260多人次来看望我,甚至有人特意坐飞机到北京301医院的病房探望。在此,我真诚地表示感激——感激大家在我危难时给予的热忱大爱,感谢大家十五年来不离不弃的关心与关注。</p><p class="ql-block"> 生病后的这十五年,我始终在市局党组、党委的温暖怀抱里徜徉、幸福着,在市局这个大家庭里工作、快乐着。在此,我深深向各位领导和伙伴们道一声:谢谢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由衷感谢北京301医院的各位大夫,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手术大夫孔庆东、杜晓辉主任,化疗大夫李席如主任,胃镜大夫卢宗生主任——尤其是卢宗生主任,十五年来一直精心呵护我的术后恢复。我真想有朝一日,能把他们都请到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天含着热泪写下这篇文章,心底里只剩两个字:感恩。在深情的世界里,我感恩地活着,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2020.正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恩自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活在当下 活好每天)</b></p><p class="ql-block">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对我来说,生死也算不得什么大事。</p><p class="ql-block"> 大概从十五年前与死神擦肩而过,就一直不太把生死看得太重。“活一天赚一天”“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一直这样坚持,一直这样认为,没成想竟踏踏实实活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也经常想,要知道能活到今天,该如何如何活。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相反,要是当初刻意规划着“该怎么活”,也许反倒活不到今天,毕竟人算不如天算。</p><p class="ql-block"> 心态很重要。当你挖空心思、拿出吃奶力气去经营某件事时,可能事与愿违;当你漫不经心、若无其事地经历一些事时,反倒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倒不如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十五年来,没有刻意去追求过什么,也没有随意去糟蹋过岁月。当然,有时机遇走到跟前,该认真还是得认真,该把握还是要把握——不想辜负初心,更不想游戏人生。</p><p class="ql-block"> 对工作基本还算上心,对生活基本还算坦然,在上心中踏实工作,在坦然中认真生活。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p><p class="ql-block"> 偶尔遇到事,会较点小真、生点小气——性格使然,脾气使然。但性格归性格,脾气归脾气,三分钟过后(典型的麦秸火脾气),一切又都归了平淡。毕竟人从不在真空里生活。</p><p class="ql-block"> 养养鱼、种种花,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陪家人休闲郊游,做做《抖音》《美篇》,基本构成了生活的全部。特别是近半年多,工作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有足够的时间写点什么,给后人留点念想。</p><p class="ql-block"> 这次疫情,又读懂了许多、感悟了许多,看清了许多、也看淡了许多,所以又随手记录下许多。短短七十天,竟做了《美篇》四十八篇之多。</p><p class="ql-block"> “班子瘦身”的日子不远了,工作基本就能画上句号。近日总有些朋友问:“后期你打算怎么安排?”</p><p class="ql-block"> 怎么安排?这答案十五年前就想好了:凡事随心,凡事随缘。继续“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不为难自己,不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转折,都难免会重新审视生活。只是现在和十五年前相比,心态会更放开一些、更洒脱一些。</p><p class="ql-block"> 人生经历过生死、历经过磨难,遭遇越多、坎坷越多,心里的感受就越多,能看开的也越多。那些曾经的苦难,既是醒悟的契机、释怀的铺垫,更是实实在在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游遍全国,玩遍世界,这是平生的夙愿。这个愿望应该能实现了——终于等来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p><p class="ql-block"> 放飞心情,放飞梦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梦为马,以汗为泉;活在当下,活好每天!</p><p class="ql-block"> ——2020.清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上述三篇文章己过去五年或者十年了,现在返回头来看全是压在心里的过往:有对父母没尽完孝的遗憾,有生死关头被康局和大家托住的暖,还有自己咬着牙从苦难里走出来的韧。这些经历都刻得太深了——每一句都连着当时的眼泪、拼劲和真心,再读一遍,就像又把那些难捱的、珍惜的日子过了一遍,心里自然沉甸甸的,全是滋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