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对话厚土——忽培元先生印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李 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初识忽培元先生,是在中山的一场书画展上。那是先生的书法国画展,画展尚未开幕,人群已是熙攘,他却安静地坐在休息室一角,目光沉静如古井。友人轻声相告:"这位是作家忽培元,还是国务院参事。"我注视着他朴素的衣着与谦和的笑容,却只觉得他像是刚从黄土地上走来的教书先生,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气韵,想来这便是延安人特有的厚重。作为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我也被他的书画作品触动,当即萌生了一个念头——请先生到高剑父纪念馆举办书画展。这不仅因为他的书法用笔苍劲,率真淋漓,在素朴中见性情;其国画更以黄土高原农民生活为题材,笔下的黄土高坡,以及耕作、秧歌舞,以及老农、牧童、村妇形神兼备,生动有趣,他用朴拙的手法,表现出了充满现代生活少有的乡土气息。这在艺术流于哗众取宠的时代,实在是难能可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春日里,应沈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之邀,他前来参加沈丘豫东画谷写生活动,并举办了"乡村第一书记作品分享"专题讲座。那个蔷薇盛开的午后,他以一贯平和的语调,在讲台前分享着《山乡花开》的创作心得与乡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体验。他以朴素的言语告诉我们,写作如同与土地对话,需要俯下身子,倾听大地的脉搏;而担任乡村第一书记,更要怀揣农民的情怀。台下聆听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无不被这份真诚所打动。我不禁思忖,先生是如何在政务与文艺创作之间找到平衡的?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左脚迈出的是责任,右脚跟进的是情怀,如此交替,方能行稳致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这让我想起他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从黄土地的乡村干部,到国务院参事,数十年来始终在两个领域耕耘不辍。虽然先生是"揣着泥土进京城"的人,但他无论身在何处,身上始终葆有着那份源自大地的质朴本色。这也正是我决心邀请他的作品到高剑父纪念馆展览的另一重要缘由——先生身上的士人精神,与出身平民的岭南画派高剑父先生倡导的文人风骨何其契合?那种心怀天下、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在当今艺坛显得尤为珍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在沈丘的春日里,最令人难忘的是与他同游沙颍河畔。作为此次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县文广旅局特意安排了这场与自然对话的雅集。沿岸的蔷薇开得正盛,粉白相间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创作要扎根生活,正如眼前这些盛放的蔷薇,离不开滋养它的厚土。午后的阳光透过花影,在他肩头洒下斑驳的光晕,与潺潺流水共同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春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花开山乡》这部作品,正是他与土地对话的见证。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满含着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怀。读他的文字,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度——那是在生活的深处浸润过的语言,既带着汗水的咸涩,又有着麦穗的清香。这部作品,显然不是坐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实在敬佩他的勤勉不辍。在繁重的政务工作之余,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对他而言,书画不仅是自娱,写作不仅是记录,而是一种与自我对话、与时代共振的方式。那些朴实无华形象和字句,恰似老农在田垄间的劳作,不求华丽,但求真诚;那些饱含深情的篇章,犹如种子深植沃土,不求速成,但求生根。他也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总要思考能为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留下些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珍贵品格——既能在庙堂之上忧国忧民,又能在黄土地上体察民情;既能以笔墨书写时代,又能以行动服务苍生。这种家国情怀,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与先生相处的短短数日里,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对土地的虔诚,这是先生人格高尚的所在。在他看来,唯有深深扎根生活的大地,才能培育出参天的文学之树;唯有真诚对话厚土,笔墨才能获得不朽的生命力。这份信念,如同沙颍河畔的蔷薇,在春风的滋养中绽放得愈加绚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如今的忽培元先生依然在两个领域并行不悖:一边是参事的责任担当,一边是作家的使命坚守。但他从不以此为负,反而视若生命的馈赠。正如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心声:愿做永远的耕者,在每个春天播种希望,在每个秋天收获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这就是忽培元——一个始终与厚土保持对话的人,一个在喧嚣时代依然坚守文学本真的人。他的存在,让我们确信: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依然有人愿意以最朴素的方式,书写最深沉的家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延安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大庆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2016年5月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家风》《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同舟》等;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地耳集》《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英汉双语长诗《纪念白求恩》和诗文集《守望大庆》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先后组织并担任主编大型文艺丛书《新延安文艺丛书》《大庆文艺精品丛书》。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长篇小说《同舟》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榜、作家出版社年度好书榜。2024年西安培华学院成立“忽培元《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研究中心”,曾被陕西省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大庆油田开发五十周年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span></p> 忽培元部分著作与书画作品 文章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本文作者与忽培元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李 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67年生,河南沈丘人。现为高剑父纪念馆馆长、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会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越秀区文联副主席,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慈善会高剑父美术教育基金发起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