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山水画廊行记

良知

<h1>  新安江山水画廊,坐落于安徽歙县,是“黄山—徽州古城—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1> <h1>  这里以独特的徽文化、自然风光与古村落融为一体而闻名。两岸生态极佳,形成“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格局,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蜿蜒穿行,绘出一幅“画里青山,水中乡村”的山水长卷。 </h1> <h1>  我于21日下黄山后,不顾疲惫,次日一早便奔赴这处心驰神久的风景。赶上午9点的首班游船——“山水画廊30号”三层豪华游船。</h1> <h1>  为饱览沿江秀色,我特意多付百元登上顶层贵宾舱。这里前后通透、视野无阻,是摄影的绝佳平台;舱内软座舒适,还可免费品茗绿茶,静享江风。</h1> <h1>  新安江山水画廊起于深渡镇,蜿蜒百里。沿途分布着“千年古樟”“红妆馆”“三潭枇杷”“绵潭戏台”“九姓捕鱼”“九砂古村”等景点,处处有景,步步生情。</h1> <h1>  新安江四季如画,有人说她美胜漓江。诗仙李白亦曾咏叹:“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这一日,我们便沉浸于“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的诗境,不时登岸探访民俗表演,流连忘返。 </h1> <h1>  有三处景点尤为难忘:漳潭的千年古樟与红妆馆、绵潭的九姓捕鱼、九砂的古村与晒秋。 </h1> <h1><font color="#ed2308"><b>首站漳潭村</b></font></h1> <h1>  首站漳潭村,地处歙南,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亦入选中国传统村落。</h1> <h1>  村中有一棵千年古樟,传为汉代张良葬地之树。树高26米,胸径逾10米,冠如巨伞,荫蔽近两千平方米,气势恢宏,被誉为“天下第一樟”。 </h1> <h1><b>红妆馆</b></h1> <h1>村内的红妆馆也值得一观</h1> <h1>  尤以“天下第一轿”为镇馆之宝。轿高4.67米,宽2.5米,轿身长2.9米,轿杆长7.3米,净重约1吨,需十六人共抬,通体雕花鸟龙凤、千余人物,融合透雕、浮雕等技法,巧夺天工。</h1> <h1>  此轿源自“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南宋赵构落难时得村女相救,欲纳为妃。知府特制此轿以贺,然而,那位少女心有所属,坚决拒绝入宫,最终在皇命难违的情况下选择了投河自尽。康王为表彰她的贞烈,特下口谕,免除该府女子的皇家选妃之制。一轿之间,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象征着浪漫与梦想。</h1> <h1><b><font color="#ed2308">第二站绵潭村</font></b></h1> <h1>  第二站绵潭村,坐落于新安江北岸,是安徽美好乡村示范点,更获“中国幸福村”之誉。</h1> <h1>  来此必看“九姓捕鱼”表演,其背后有一段悲壮往事:北宋时期,朝廷镇压方腊起义后,株连陈、钱、林等九姓族人,命韩世忠押解至汴梁处置。当木船夜间行至绵潭时,遭遇了狂风巨浪和倾盆大雨,只得暂停航行。韩世忠夜梦一道士赠予他九株人参,并口念“善哉善哉”,悟“九株”即“九族”,“参”即“生”,遂私放九姓,谎称船覆人亡。为避祸端,九姓后来定下“四不”之约:不穿鞋、不居岸、不与外通婚、不谈往事。从此他们以渔为业,形成了独特的渔俗文化,流传至今。</h1> <h1><b><font color="#ed2308">第三站九砂村</font></b></h1> <h1>  第三站九砂村,背山面水,徽派民居与江色相映,如一卷水墨丹青。</h1> <h1>  每年九月至十一月,这里迎来最具特色的晒秋季节。九砂作为晒秋核心区,此时最为热闹。</h1> <h3><b>完全用粮食在晒场上铺就的“七彩的画 江上的家”装饰画</b></h3><br> <h1>  近日正值新安江晒秋节,家家户户檐下挂满辣椒、玉米、南瓜,红黄交错,点缀着青瓦白墙。村民们更以作物拼出党徽、丰收等图案,展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银白的鱼干……斑斓色彩与古朴村落交织,绘出独一无二的徽州秋韵。</h1> <h1>  在九砂,既可赏晒秋盛景,也可漫步江畔,感受古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也是一曲秋日的诗意交响。 </h1> <h1>  新安江山水画廊,名不虚传。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白墙黛瓦,那里的淳朴民风……皆深深镌刻在我心中。</h1> <b>请看视频;新安江山水画廊</b> <p class="ql-block">良知摄于2025年10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