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粤印象记(一)

梓湖散淡人

<p class="ql-block">  旅粤十多年,乡音未改,口味未变、嗜好也依旧,只是容颜已老。乡音、口味,这些都是我们的灵魂里刻下的故乡印迹。因此,每有网友探问我是何方神圣,我便爽朗地回应四个字 : 旅粤湘人。我曾一度想将自己的网名改为“旅粤湘人”。后来觉得这名字的个人辨识度不高,据统计,湘人而旅粤者达1500万之众,这旅粤湘人的名头,我可不敢一人独占的。</p><p class="ql-block"> 湘人口味,重油重盐,无辣不欢。 “辣呵呵里几”,这句益阳土话不仅道出了“辣”的味道之浓,特别形象;更说出了乡人们对“辣”的无比喜爱,无比亲昵。到了岭南粤地,粤人的饮食清淡,讲究食材要新鲜,少放佐料,要原汁原味,尤其忌讳用辣。一颗小米椒,可以辣翻广东一条村。他们如果听说你是湖南人,知道你特别喜欢吃辣,他们看你的眼神都会怪怪的。关系近一点的还会说,湘菜只有辣味,所有食材的味道都被“辣”味覆盖掉了。辣不是味觉,辣并不诉诸味蕾,辣是一种痛感。甚至开玩笑说,你们湖南人是不是有自虐的倾向啊。我特别不喜欢外人这样说湖南人。有一次,与几个粤人说到吃榴莲,便让我逮到了反击的机会。我说,这东西,满是便便似的臭味,你们却挚爱如斯,算是如蝇逐臭吧。此言一出,立即引来许多粤人侧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出了一方人的口味和嗜好。</p><p class="ql-block"> 广东好象没什么名茶,而广东人却特爱饮茶。 走进粤地的酒馆餐厅,服务的靓仔靓妹首先问你的是,喝什么茶?红茶?绿茶?菊花茶?罗汉果茶?普洱还是龙井抑或铁观音?所以在广东的餐厅酒馆消费,是要按人头收取茶位费的。由此,你可看出广东人做生意是何等精明。有客上门,奉以香茶,是我们湖南人的待客之道。广东人却把它当成了宰客的工具。并且,这种消费还带有某种强制性。</p><p class="ql-block"> 粤人特喜欢喝早茶。其实他们的喝茶只是相聚的背景而已。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说事,谈生意才是主要内容。亲人相聚,则叙亲情,话家常。喝茶聊天,推杯换盏,增进亲情。朋友相聚,则慢慢地品茶,细细地聊天,畅叙友情,聊到会意处,相视一笑。绝不高谈阔论,也不大声喧哗。商业伙伴邀约喝早茶,多是谈生意。讨价还价,字斟句酌,全在喝早茶时敲定。至于我们外地人去喝早茶,纯粹是有样学样,附庸风雅。各种吃食,点了一桌子。虽然做工精致,但量少价贵,也够你受的。末了,常惊呼太贵太贵。大有上当了上当了,下次不来了的愤慨。</p><p class="ql-block"> 烹炒煎炸烧炖蒸煮,诸般厨艺,广东人归为一途 : 褒!即褒汤。高档的海味山珍,一般的鸡鸭鱼肉,连猫肉狗肉,甚至蛇族,均可入褒褒汤。各类新鲜蔬菜,什么嫩的豆苗,嫩的枸杞苗,中草药材,通通一褒了之。褒成汤,喝了。此汤只合天上有,人间若有在广东。有好靓汤哟!广东人特别得意这一口。仿佛天下美味,皆一汤系之。广东人家总有几个褒汤用的汤褒。瓷制的、紫砂的,钢精的,用电的,不用电烧天然气的,应有尽有。广东人家的厨房里,总是干净清爽,很少有油烟,更无油垢积存。不象我们湖南人的厨房,一顿煎炒烹炸,弄得烟薰火燎,处处油腻,油垢蒙窗。湛江人的饮食里也特别忌油。在肉摊上买块五花肉,他会叫屠户去皮去肥膘,通通弃而不用。剩下一点点瘦肉,才放心拿回去褒汤。问他们,干嘛不干脆买块瘦肉?答曰 : 夹在五花肉里的瘦肉才嫩呢!</p><p class="ql-block"> 有时,看看自己几十年来吃得大腹便便,肠肥脑满,才承认广东人比我们吃得科学,比我们吃得健康,因此也常常羡慕他们本地人身材清瘦苗条。但羡慕归羡慕,学是学不来的。因为,我乃一湘人,味蕾里早已藏进了湘人的密码。若是附庸盲从,恐怕疾病都会找上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