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加索之行--探秘之旅(启程篇)

幸福monkey

  <font color="#333333">高加索地区(Caucasus),被《孤独星球》誉为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犹如一位沉默的史诗巨人,横亘在欧亚交界处,像一座静静连接起两大洲山川、文明与记忆的桥梁。请随我的美篇一起走进它的怀抱,感受那份波澜壮阔的静谧与深邃。</font>   <font color="#333333">高加索地区指亚欧大陆交界处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区,北起捷列克河及库班河‌,南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大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将该地区划分为南北两域:“北/前高加索”属俄罗斯南部,包括车臣、达吉斯坦等多个共和国;“南/外高加索”,包括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三国。</font>   <font color="#333333">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苏联”是个抹不掉的词汇。1991年岁末,那个庞大的联盟解体为15个国家,而我们的旅游轨迹却只停留在俄罗斯。</font>   <font color="#333333">于是,9月13日,我们带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穿越南高加索的探秘之旅。</font> 吃住行   旅途伊始,很多朋友最关心的是吃、住、行。首先是住宿,总体感觉不错。   酒店位置最好的是巴统,在市中心欧洲广场上。   出乎意料的是古多里,原以为山区条件比较差,没想到房间不小,还能“开门见山”。   “行”可谓喜忧参半!19位团友+领队+导游共21人,全程配备50人大巴,座位宽松。   司机驾驶水平棒棒哒,崎岖陡峭的山路平稳通过!   但前12天行程车况不是很好,没有安全带,怕怕!车窗不干净,很难看清外面。   向门店经理吐槽,携程及时回复:格鲁吉亚经济状况不好,对安全带没有法规要求;导游解释说当地很少有清洗大车的地方……。理解万岁啦!   土豪国阿塞拜疆不同哦,旅游车据说是皇家车队下放的!  因此,路途中清楚的照片没几张。   南高加索三国游的路线有个小插曲。由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有领土争端,互不开放边境。我们不得不绕道而行:航班落地格国第比利斯,次日前往亚美尼亚,在亚国游玩后经久姆里重新进入格国,最后从格国到阿国。   划重点哈:吃!酒店西式早餐,品种丰富多样,是补充体力的首选。   正餐的餐厅非常出彩,典雅园林式、酷炫民族风、古朴怀旧感等等,超赞!   内涵就差一点儿哦,番茄、青瓜、茄瓜、饼是每餐必备,主菜通常是烤肉,但他们太不在意卖相啦!   最后的晚餐最漂亮--阿塞拜疆皇帝抓饭(下中、右),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喷香的羊肉和油亮的米饭,垂涎欲滴!相比之下,著名的格鲁吉亚煮包子(下左)逊色少少,皮厚馅咸,往往剩下很多。   旅行社巧妙安排,吃饭时我们还欣赏了三个国家的特色文艺表演。亚美尼亚DUDUK 笛。   格鲁吉亚足尖舞。   阿塞拜疆木卡姆。   言归正传,行程正式开始!南高加索三国地盘不大,却是历史、信仰与发展的“浓缩课堂”。13天走下来,干货满满,本篇先来个“预告片”,精彩详情我们慢慢放送! 首都   三个国家的首都,埃里温最遗憾,走马观花都谈不上。从第比利斯到埃里温,全程约310km,路途用时6.5h。此次行程因为山路多,耗费了很多时间。   我们只能从埃里温大阶梯夜游到共和国广场,草草结束。   第比利斯和巴库,虽然时间也很短,但白天游览且登高望远,总算能一睹真容。   两个古老与现代交织、融合的首都,让我们在缤纷的美景中,看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也看到了他们的历史与现在。   格鲁吉亚之母。   第比利斯和平桥。   巴库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巴库火焰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中每一次真实的遇见,都能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这就是我们喜欢旅游的原因吧。   老顽童摆个斜塔pose。 地理地貌   高加索地貌丰富多样,融合了巍峨的雪山、深邃的河谷和独特的生态景观,我们倘佯山河湖海,像走进了一座宏伟的“自然地理博物馆”。   关于高加索山脉的名字,流传着一种说法。早在前8世纪,中亚和南俄草原的斯基泰人游牧民族初抵这里,被巍峨雪山所折射的夺目光芒深深震撼,将其命名为“高加索”,斯基泰语意为“雪白闪耀”,是对那惊心动魄之美最直接的礼赞。   时值9月,群山虽未全然披上银装,但什哈拉山脚草甸上悠闲的马儿享受着季节末尾的宁静;   破晓时分,卡兹别克山峰悄然凝结的新雪,在晨曦轻抚下,发出清冽而闪耀的光芒,一如千年之前那般圣洁;   及至黄昏,梅斯蒂亚的山峦在夕阳下勾勒出一幅“日落金山”的壮美画卷,为旅途画上令人惊喜的感叹号。   格鲁吉亚马尔特维利峡谷,是高加索山脉中的自然奇观。峡谷由阿巴沙河侵蚀形成,以翠绿色的河水、陡峭的岩壁和瀑布闻名。计划中的乘坐皮艇游览因河水暴涨、水流湍急被取消。但峡谷内茂密的植被,覆盖着苔藓的岩石,在阴沉的天气里“营造”出绿野仙踪,也让我们不虚此行。   阿拉腊山是《圣经·创世纪》记载的诺亚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后的停泊地。尽管1923年《卡尔斯条约》将其划归土耳其管辖,但这座圣山在亚国国徽中的C位,是亚美尼亚人近两千年来,以阿拉腊山为核心的精神信仰体系的坚定体现。   泥火山,是阿塞拜疆另类的“山”。由黏土、岩屑、盐粉等构成,没有岩浆,只有看似沸腾但温度却很低的泥浆。   据估计,地球上大约700座泥火山中,有300座位于阿塞拜疆和里海。   库拉河(右)是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河流,流经土耳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格鲁吉亚姆茨赫塔古城附近,与发源于高加索山脉南麓的阿拉格维河交汇,泾渭分明。   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加索的眼泪”。但游船项目太一般,乘坐四面围着塑料棚布的小船,在码头附近转15分钟极小的一圈。   第比利斯海是人工蓄水景观,1953年建成,因其广阔水域被当地人称为“海”。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与五国毗邻,成为接壤周边国家最多的湖泊。里海的中文译名沿用西文的“海”字,它僻处内陆,不与大洋相连,被称为里海。   黑海,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内陆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   我们乘坐海盗船畅游黑海,黑海明珠巴统在阳光下闪耀。 宗教   历史悠久的南高加索三国,宗教格局鲜明、古老而神秘。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立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是亚美尼亚的国家教会,属东方正统基督教派系,与东西教廷分立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均不相同。   亚美尼亚境内的加尔尼神殿,是前苏联地区唯一的希腊-罗马式列柱建筑。 ‌  格鲁吉亚以东正教为主,圣三一主教座堂是第比利斯地标建筑之一,苏联解体后建造的最大的东正教堂,世界上第三高东正教教堂,也是世界上占地总面积最大的宗教建筑。 <p class="ql-block">  斯提潘茨明达圣三一教堂位于卡兹别克山脉海拔2170米的孤峰上,普希金笔下与上帝毗邻的地方,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的基督教渊源,与圣女尼诺(Nune)的故事紧密相连。罗马基督徒Hripsime因美貌被皇帝戴克里先追求,为躲避迫害,她与Nune等人随Gayane逃至亚美尼亚。</p>   戴克里先要求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蒂斯三世遣返她们,但梯里达蒂斯亦为Hripsime的美貌倾倒,逼婚未果后处决了众修女。   唯有尼诺逃至格鲁吉亚并成功传教,成为当地基督教传播的先驱。尼诺去世后遗体安葬于格国博德贝修道院。   阿塞拜疆和里海南岸的波斯联系紧密,深受波斯文明影响,长期被波斯统治,所以也信奉伊斯兰教,以什叶派为主‌。   但经过前苏联的“洗礼”,阿塞拜疆成为高度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古老的宣礼塔与现代火焰塔同在一片蓝天下,是这个国家的特色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又要划重点啦!宗教与历史密不可分,南高加索三国的众多宗教历史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与教堂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遗评价这个建筑群:“生动展现了“亚美尼亚中心穹顶十字形"教堂建筑类型的演变历程。这种建筑形制对整个地区的建筑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姆茨赫塔历史遗迹群”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语为“作为格鲁吉亚的古都,姆茨赫塔现存的古老教堂是高加索地区中世纪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展现了这一古老王国所达到的崇高艺术与文化成就。”   现今的石质大教堂建于11世纪,教堂内建有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复制品,象征着与圣城的联系。   与大教堂遥遥相望的十字架修道院,是圣.尼诺第一次竖起十字架的地方。   对十字架的膜拜是格鲁吉亚人虔诚的标志。   格鲁吉亚的世界遗产,还有一个“奇葩”。1994年,巴格拉特主教座堂曾与格拉特修道院一起进入世遗名录。   在2008年的修缮工程中,当权者头脑发热,为教堂加装了电梯和绿色屋顶等,破坏了遗产的真实与完整,因此被移出名录。   与此相反的例子出现在阿塞拜疆,2000年“巴库城墙古城及希尔万沙宫殿与少女塔”成为阿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但城市开发及同年发生的地震对古城产生了影响,2003年,古城进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随后阿政府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下,采取了一系列关键措施,开展系统的拯救行动,经过数年努力,2009年巴库古城重回世界遗产名录。   格鲁吉亚上斯瓦涅季地区199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片高加索山脉腹地是山地人居文明的活化石。   遗产中心区域乌树故里,以壮观的高加索山脉背景、传统的石砌塔楼和原始自然风光著称。   更古老的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西南,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戈布斯坦”阿塞拜疆语意为“沟壑纵横的地方”,这块突出的岩石高地,拥有逾6000幅岩刻,见证了长达4万年的岩石艺术历史。   此行还有两个景点,在格鲁吉亚世界文化遗产备选队伍中。一是2007年列入世遗产考察名单的阿纳努里要塞,位于第比利斯通往卡兹别克山区的军事大道上。   要塞群始建于13世纪,登上孤独星球封面后,成为全球旅行者趋之若鹜的网红景点。   二是瓦尔齐亚遗址 ,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洞穴城市,始建于 12 世纪下半叶格鲁吉亚黄金时代,100多个洞穴群,繁盛时期最多可以容纳5万人。   其实洞穴城市西北约60km的拉巴提城堡,更像“遗产”。这里曾是格国重要的军事要塞,建于 12 世纪。   这座不同宗教建筑和谐共存的中世纪堡垒,是一部立体史书,见证了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被誉为“高加索地区文化的十字路口”。   但看上去太“新”了,没有“修旧如旧”,是进不了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吧。 其他景点   南高加索行程中,“现代”建筑景点为数不多。格鲁吉亚戈里市的斯大林纪念馆是其中之一,超级反感这个暴君,一带而过哈!   从第比利斯沿军事大道一路往北,古多里小镇附近,格俄友谊纪念碑矗立在山坡上。   纪念碑建于1983年,为庆祝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友谊持续二百周年而建。   但友谊的小船已经翻啦!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俄格两国为争夺南奥塞梯打起来了。   格鲁吉亚编年史纪念碑。   纪念碑由16根高35米的青铜柱组成,青铜柱上的浮雕描绘了包括圣经、格国历史人物和人民生活等场景。 LOVE 高光时刻到了!南高加索之行,我们多次与“LOVE”相遇!   巴统黑海海滨,“阿里和尼诺”的动态雕像是忧伤的爱。雕像以8米高的钢制身躯,往复演绎着相遇、穿行与分离的过程,讲述了阿塞拜疆穆斯林名门之后阿里与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公主尼诺的悲情故事。其无声的移动与无法相拥的设定,传递出深切的忧伤,令观者动容。   9月21日是个好日子,我们见证了隆重的爱。   生命之柱大教堂曾是历代格鲁吉亚国王举行加冕礼和婚礼的地方,n对新人在此举办婚礼,教堂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南高加索行程中,包括我先生在内有3位团友过生日,领队和导游也选中这天为他们庆生,团友们相互送上美好的祝福:“愿天天都是好日子!”谢谢旅行社贴心的安排!   在第比利斯Kenisi山上,我们遇见了奔放、热烈的爱!一对恋人在留影--女生盛装出场,显然有备而来。我主动提出帮忙拍合照,他们欣喜答应。N张照片后,男生激动不已抱起爱人,快门按下的那一刻,这满溢的浪漫也深深印入了我们的记忆。   格鲁吉亚行程接近尾声时,我们来到了西格纳吉,一座风景如画的小镇,以悠久的历史、葡萄酒文化和浪漫氛围闻名。房屋错落有致依山而建,完好保存的老建筑赋予小镇独特的历史韵味。   小镇老城区保留着完整的古城墙,城墙上城门、塔楼林立,被称为“高加索的克里姆林”。   婚姻登记处24小时开放,满足了世界各国新人登记结婚的要求,西格纳吉又有爱情小镇的美誉。   这里还是格鲁吉亚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地。在风光迷人的酒庄,我们陶醉在葡萄酒香中。   横亘在欧亚交界处的高加索地区,是一座静静连接起两大洲山川、文明与记忆的桥梁。   我们走进它的怀抱,虽然只有短短13天时间,却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波澜壮阔的静谧与深邃。   南高加索之旅,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个景点都是历史的缩影,每座教堂都是传奇的见证。敬请各位看官在后续的美篇中,与我们一起继续深入探秘这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