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锡博物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29年,无锡教育局提出议案在无锡孔庙征集文献古物建市立历史博物馆,馆舍占用孔庙中部的大成殿及东西厢房,1930年无锡县历史博物馆建成。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无锡后,馆内所藏文物共两千多件被洗劫一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博物馆亦由此被毁。</p> <p class="ql-block">1955年成立出土文物陈列馆,1958年无锡博物馆于惠山寺大同殿正式成立,1977年郭沫若为博物馆题写馆名。1986年博物馆由锡惠公园大同殿内搬迁至河埒口惠河路71号,并正式对外开放,新建的博物馆是一幢颇具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层建筑,平面呈多角形,正面墙上饰有民族建筑形式的图案,馆藏以明清书画为主。藏品数量和质量跻身中国八大藏画博物馆之列。</p> <p class="ql-block">2007年由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市博物馆、无锡市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并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概览</p><p class="ql-block">2018年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评选的十大镇馆之宝如下:</p> <p class="ql-block">1、春秋吴王僚剑:现存唯一吴王僚铭文剑,剑身饰斜“王”字纹,铭文12字,反映吴国铸剑巅峰工艺。</p><p class="ql-block">吴王僚剑它铭文和整体保存比较完整。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把吴王僚的剑,极其珍贵。印证了春秋晚期吴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水平,对于研究吴国的青铜器及吴越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2、元代倪瓒《苔痕树影图》:倪瓒极晚年代表作,以枯树、青竹表达高洁品格,体现文人画简约美学。其艺术价值获评"简淡超逸",体现了倪瓒"枯木竹石"的画风精髓,2022年入选"江苏人气宝藏"。</p> <p class="ql-block">3、明代朱元璋行书手谕卷:朱元璋罕见亲笔手迹,内容为军事指令,笔法质朴雄强,具历史与艺术双重价值。该手谕被乾隆、嘉庆两代皇帝收藏并加盖印章。这也是朱元璋唯一传世的手稿,非常稀罕。</p> <p class="ql-block">4、明代文徵明《蕉石鸣琴图轴》:集书画于一体,小楷书嵇康《琴赋》逾两千字,小楷圆润蕴藉,十分精到,为文徵明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5、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釉色如梅子初青,造型仿青铜器,存世极少,代表南宋青瓷最高水平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6、元代春水玉带扣:白玉镂雕鹘攫天鹅场景,展现元代“春水”题材工艺。春水玉带扣以和田白玉为材,由带钩与带扣组成,通长14厘米,采用四层镂空透雕工艺刻画鹘攫天鹅场景,展现元代高超治玉水平</p><p class="ql-block">春水玉带扣在江南地区首次发现,再加上它的工艺相当精湛,所以在学术界一直倍受关注。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7、杨凝之韭花帖卷</p><p class="ql-block">韭花帖卷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国家一级文物。于1982年5月由无锡市文物局移交至无锡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文物规格:纵26厘米、横28厘米</p><p class="ql-block">韭花帖卷共六十三字,为杨凝式的代表作。其书法风格融合了欧阳询、颜真卿的法度与王羲之、王献之的韵味,布局清朗宽绰,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韭花帖卷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8、泥塑蟠桃会,创作于清光绪十年,当时无锡县令别出心裁,决定制作一件迎合慈禧爱看戏癖好的作品。民间艺人周阿生手塑、陈杏芳上彩,以王母娘娘过生日开蟠桃会、群仙赴会庆贺为场景,制作了这件庆祝慈禧五十寿辰的贺礼。 由于制作工序复杂且容易损坏,为防万一,当时赶制了两件一模一样的作品,一件送往北京,一件留在无锡备用。据传,慈禧看厌了奇珍异宝,对这个泥塑喜爱有加,无锡县令擢升为知府。 入宫的那件不知去向,而备用件几经辗转,保存完好,入藏无锡博物院。 泥塑使用的色彩非常丰富,颜料是工匠们从大自然中提取矿石,打碎磨成粉,加入到牛皮胶中来上色,使作品色彩百年未褪。</p> <p class="ql-block">9、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p><p class="ql-block">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清代时期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由无锡市文物商店征集而来。</p><p class="ql-block">文物尺寸:纵2.6厘米,横3.1厘米,高3.3厘米</p><p class="ql-block">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此件核雕为胡桃果核质,呈椭圆球形,通体赭红润泽,有贯穿的圆孔,可供穿线佩挂。它构思奇巧、布局缜密,技艺精妙,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这件核雕无论是从雕刻工艺、人物刻画还是雕刻题材来说都蕴藏了浓浓的文人气息,充分表现了宋代文人向往的清幽佳境。也因此它不再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而是升华为一件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10、元邓万四郎款莲生贵子纹高足金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邓万四郎款莲生贵子纹高足金杯是元朝时期金足杯。国家一级文物,1960年出土于无锡市南郊雪浪乡军嶂山尧歌里元代钱裕夫妇合葬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物规格:高8.6厘米,口径与足径分别为8.6厘米和4.6厘米,重120.8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邓万四郎款莲生贵子纹高足金杯通体由黄金制成。杯身外壁饰莲生贵子纹,纹饰与款识共同体现元代金器制作工艺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杯底部刻有“邓万四郎款”铭文,因此这是一件有明确的制作商铺款识的器物,十分难得,对当时的金银器匠作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