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会失去本真(二)

唐乃杰

<p class="ql-block">作者/唐乃杰</p><p class="ql-block">编审/梁海梅</p><p class="ql-block">文学导向/婉如</p><p class="ql-block">散文</p> <p class="ql-block">我向来觉得,人活一世,最怕一个“装”字。平常看戏,台上人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皆有章法,那叫艺术。可若台下之人,也日日如此,眉眼间全是戏,举手投足皆是演,那便不是生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总在学着“像”某个样子:像一个成功人士,像一个知书达理的君子,像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像一个洒脱不羁的文人。可越像,越远。像得久了,连自己都信了,以为那就是“我”。可“我”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茶馆,见一人穿布衣、戴斗笠,手持一把旧折扇,对着窗外细雨吟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语气深沉,仿佛千年愁绪尽在其中。我本欲附和,却见他掏出手机,迅速打开直播软件,笑着说:“家人们,这意境,值不值一个‘诗意人生’的标签?”那一刻,我忽然笑不出来。</p><p class="ql-block">诗还在,雨还在,茶也还在,可那个“人”不见了。他不是在感受雨,而是在“表演”赏雨;不是在品茶,而是在“展示”风雅。他装得太认真,认真到忘了,真正的诗意,从不需要观众。</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时代,太容易“装”了。朋友圈里,是精心滤镜下的早餐;社交平台上,是反复斟酌才发出的“随感”;酒桌上,是背熟了的“高见”;聚会时,是提前排练过的“幽默”。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台下无人,我们却依然站得笔直。可装得再像,也瞒不过自己的心。</p><p class="ql-block">夜里独坐,灯影摇晃,那些强撑的体面、硬凑的从容,一点点塌下来。你终于敢问自己:我今天说的哪一句话,是真的想说的?做的哪一件事,是发自本心的?</p><p class="ql-block">本真,不是粗鄙无礼,不是不修边幅,而是一种“不必”的自由——不必讨好,不必证明,不必让每个人都觉得你“有味道”“有格局”“有境界”。</p> <p class="ql-block">人一旦开始“装”,就等于把真实的自己锁进了暗室,却在外头立了个替身。替身越光鲜,自己就越枯萎。等到某天想放自己出来,却发现门已锈死。</p><p class="ql-block">所以,别装了。你可以不懂艺术,但不必假装热爱;你可以平凡,但不必伪装深刻;你可以有欲望、有软弱、有情绪,那才是人本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本真,不是完美,而是真实。雨落下来,就让它打湿肩膀;心有烦恼,就允许自己皱眉;快乐时大笑,悲伤时沉默。不必解释,不必修饰,不必非得“像个样子”。</p><p class="ql-block">当你不再装,世界反而开始认真看你。</p><p class="ql-block">因为真实,最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本真如月出云间,何须粉饰强为颜。</p><p class="ql-block">巧言伪作终成累,素面朝天自不凡。</p><p class="ql-block">戏里衣冠惊幻梦,镜中眉眼失清欢。</p><p class="ql-block">世人争戴千层面,忘了初心是故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