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南诏风情岛的苍洱秘境

新城一笑【依笑】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5日,冬阳微暖,我乘游船驶入洱海腹地,登上了素有“苍洱风光精华”之称的南诏风情岛。冬日的小岛少了几分喧嚣,多了些许静谧,蓝天映着碧水,苍山横亘天际,每一步都踏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里。从码头到观景台,从千年古建到网红打卡点,一天的时光,足以读懂这座小岛的千年风情。</p> <p class="ql-block">游船靠岸前,礁石上的“洱海的女儿”铸铜雕塑便撞入眼帘。2024年的冬日晨光中,一立一卧的渔女身姿矫健而飘逸,肌肤在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们与身旁天然形成的“醉八仙”岩石相映成趣,仿佛刚从澄澈的洱海中沐浴而出,带着渔家姑娘的灵动与爽朗。海风轻拂,雕塑的衣袂似在翻飞,静静诉说着洱海滋养万物的渔家文化,成为登岛第一眼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踏入大运码头广场,沙壹母群雕静静伫立在冬阳中。这组依《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九隆”神话雕刻的群像,将始祖文化的厚重感拉满。沙壹母的塑像慈眉善目,背后10根石柱笔直挺立,分别象征她的10个儿子与10种原始劳作方式。冬日的光影在雕塑上流转,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南诏先民繁衍生息的踪迹,感受到始祖神话背后承载的民族记忆与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穿过码头,南诏行宫的雄伟轮廓逐渐清晰。这座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在冬日晴空下更显庄重。以唐代建筑为基调,融合南诏与吐蕃的建筑风格,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窗与大理的民居色彩相得益彰,完美诠释了南诏时期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步入宫内,陈列的南诏历史文物静静陈列,冬日光线透过窗棂洒落,仿佛穿越回那个鼎峙并存的鼎盛王朝,耳畔似有古乐回响。</p> <p class="ql-block">西行片刻便至云南福星广场,广场中央的汉白玉观音雕像令人屏息。17.56米的高度使其成为世界最高的汉白玉观音造像,按照南诏大理国阿嵯耶观音造像雕琢而成,细腰挺秀,法相庄严。雕像西面的两堵浮雕墙格外醒目,正面是观音十八化的神话传说,背面“观音授记细奴罗立国图”与“蛮王礼佛图”线刻贴金,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大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漫步岛上,太湖石群落景区堪称自然的鬼斧神工。冬日的草木褪去葱茏,更让这些太湖石的形态展露无遗。它们种类繁多、姿态万千,或瘦骨嶙峋,或孔洞密布,怪异非常却又浑然天成。成片成林的石群规模宏大,构成壮观的石景群落,在冬阳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调,与蓝天碧水相映,既有江南园林的雅致,又有高原奇石的雄浑,成为岛上最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沙滩花园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这里藏着杨丽萍太阳宫同款机位。白桌秋千、玻璃球等打卡点错落有致,以湛蓝的洱海和洁白的云朵为背景,即便在1月的寒冬,也能拍出梦幻十足的照片。我坐在秋千上轻轻晃动,海风带着洱海的湿润气息拂面而来,身后是苍山雪顶的剪影,身前是澄澈如镜的湖面,每一张定格的瞬间,都是与苍洱风光的独家约定。</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是邂逅洱海日落的绝佳之地。1月的17点后,游客陆续返程,我得以独享这片观景胜地。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金红一片,晚霞倒映在洱海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苍山雪顶相映,形成“海天佛国”的壮美景致。微风轻拂,湖面泛起涟漪,落日的余晖温柔地包裹着一切,让人心生安宁。此刻,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平静,只剩下苍山、洱海与落日,构成一幅永恒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暮色四合,我乘船离岛,回望南诏风情岛渐渐隐入夜色。2024年1月25日的这场旅程,多个景点串联起自然的壮美与人文的厚重。从始祖神话到佛教文化,从千年古建到网红打卡点,每一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洱海的风、苍山的雪、岛上的韵,都化作最珍贵的回忆,让我明白,苍洱风光的精髓,早已藏在这座小岛的每一寸土地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