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的哥特尖塔:吉林天主教堂!

坦然

<p class="ql-block">文章/摄影:坦然。</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吉林,天朗气清。沿松江中路漫步,远远便见三座尖塔刺破湛蓝,砖褐色的哥特式立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便是吉林天主教堂了。</p> <p class="ql-block">  行过铁艺大门,拾级而上,砖石拱券与尖肋线条勾勒出建筑的冷峻与精致。步入堂内,十六根石柱撑起的尖顶穹顶直抵天际,彩色玻璃窗将日光滤成细碎的彩斑,落在光洁的地面上,与祭坛前的十字架相映,肃穆中裹着柔和。堂内长椅整走齐,偶有信徒轻步走过,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  绕到堂外,一块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树荫下,字迹清晰。风掠过树梢,吹得尖塔上的十字架轻晃,百年时光仿佛都凝在这砖石与光影里,既藏着近代建筑的匠心,也浸着城市的烟火余温。</p> <p class="ql-block">1. 建筑与历史</p><p class="ql-block">​- 风格:典型哥特式建筑,主体为砖石拱形结构,前部有3座尖塔(中间钟楼高45米,塔尖设铁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建造:1902年筹建,由法国传教士主导、中国工程师施工,1917年动工、1926年落成,耗时约14年。(网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宗教元素</p><p class="ql-block">​- 祭坛区域设有耶稣、圣母玛利亚、圣约瑟像,空间氛围庄严肃穆,符合天主教教堂的宗教功能定位。(网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历史与价值</p><p class="ql-block">​- 由法国设计、中国施工,1917年动工、1926年竣工,是中西建筑技艺结合的产物,兼具历史价值与哥特式建筑艺术价值。(网摘)</p> <p class="ql-block">  走离教堂时,尖塔的轮廓仍在视野里淡成剪影。砖石载着百年光阴,彩窗滤过的光、国保碑的字,都成了吉林城市角落里轻响的余韵——这一次徒步行程,是看建筑,也是读一段被妥善安放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2025.10.26.坦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