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武当山的向往,存于心间已久。上武当山,于我而言,并非只是一次寻常的山水之游,更像是一场旅行,一次寻求片刻安宁的问道。</p>  <p class="ql-block">恰逢金秋战友聚会在湖北谷城,统一组织到武当山游览。自山门而入,将满心的纷扰暂且寄存在山外,循着那条被无数先人脚步磨得光润的朝山神道,开始了这一日的跋涉与寻访。</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得名于“非真武不足当之”,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遣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大修武当,敕建“大岳太和山”,建成包括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等在内的庞大建筑群,使之成为“朝廷家庙”。如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通往太子坡的路,是缓缓向上的盘山道,车走得并不急。过磨针井行不多时,下车上坡走过长长的台阶,那一片依山势而建的朱红色宫墙,在蓊郁翠绿的怀抱中,显得格外沉静而夺目。这便是“太子坡”,亦名“复真观”。</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建筑布局有序,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道依山就势、蜿蜒起伏的“九曲黄河墙”。墙身是饱满的朱红色,沿着狭窄的通道曲折回转,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心竟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这墙,仿佛是一种隐喻:人生之路,何尝不是这般曲折回环?真武大帝当年在此修行,曾因前路艰难而心生退意,受“铁杵磨成针”的点化后,重返此地,坚定道心,故名“复真”。</p>  <p class="ql-block">经过四道“天门”,才进入观中,观内有祖师殿、龙虎殿、皇经堂、五云楼、太子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观内五云楼一柱十二梁的奇构,一根主体立柱,竟巧妙地支撑起十二根横梁枋,交错叠搁,将古人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绝作,全国未见有相同的构造。</p>  <p class="ql-block">辞别太子坡,乘车盘桓而上,山势愈发雄伟。不多时,便抵达了展旗峰下的紫霄宫。如果说太子坡是一位引导你思考的智者,那么紫霄宫便是一位端坐于宝座之上的帝王,威严、整饬,被誉为“云外清都”。</p>  <p class="ql-block">站在宽阔广场上仰望,层层崇台之上,殿宇依山叠砌,红墙翠瓦宏大壮观,极具皇家道场气派。</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宫外金水桥拾级而上,就在我于山门前驻足,仰头凝视那匾额上“紫霄宫”三个鎏金大字时,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叫住了我,几番确认,竟是我在同一师机关、军机关共同工作过的无锡战友。分别数十载,仅一市之隔却未曾相见,谁料竟在千里之外的武当山不期而遇。我们用力握手,连叹“世界太小”,合影后相约回无锡、常熟再聚。</p>  <p class="ql-block">紫霄宫的巍峨,不只在于建筑的宏伟,更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稳定、包容的气场。它不言语,却仿佛在传递着一种秩序与安顿的力量。这一刻,我忽然觉得,紫霄宫的庄严,并非冰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道,或许就在这庄严的建筑与鲜活的日常交融之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对武当山的印象,或许来自于影视作品中飞檐走壁的武侠传奇,但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就会发现,武当山的美,远不止于此,它既有雄峻的山峰,也有秀美的峡谷;既有千年道观的庄严肃穆,也有道教文化的玄妙深奥。</p>  <p class="ql-block">从紫霄宫往南岩宫去的路上,山势变得险峻起来。南岩宫,被誉为“武山甲观”,其魅力不在于宫阙的完整,而在于其与险峻自然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雾气已浓得化不开了,往日清晰可见的万丈深渊,此刻被乳白色的云雾填满,浩瀚无垠。远处的峰峦成了淡淡的墨影,那些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殿宇楼阁在飘渺的云雾中,宛如悬浮于空中。</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岩宫的路旁,一棵矗立绝壁之畔的古银杏,其雄伟身姿与险峻建筑相得益彰,为南岩宫增添生命灵动。</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山门,沿着石阶在悬崖边行走,一侧是万丈深渊,林木幽深,一侧是依崖而建的殿宇楼阁,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悬空走廊岩壁上,“寿福康宁”四个苍劲大字引人注目,这处摩崖题刻不仅是景观,更是武当山道教文化精神与世俗愿望的完美凝结。</p>  <p class="ql-block">此行高潮是观看著名的“龙头香”。那是一根悬空挑出绝壁近三米的石梁,雕成龙形,顶端设香炉。脚下云雾缭绕,望之目眩。古时香客为表虔诚,常踏此窄梁至龙头敬香,失足便粉身碎骨。今为安全已禁止上前,但那份惊险决绝仍透过冰冷石头清晰传递。</p>  <p class="ql-block">午餐是在琼台农家菜馆里解决的,就着窗外愈来愈浓的山雾,山野之味质朴而真切,为后续跋涉积蓄力气。</p>  <p class="ql-block">餐后向终极目标金顶做最后攀登。武当山不及华山险峻,缆车行程亦短,十余分钟便达天柱峰脚下。</p>  <p class="ql-block">此时,细密的雨丝,与山中本就浓郁的大雾交织在一起,能见度更低了。穿过太和宫,便是著名的“百步梯”和“九连蹬”。石阶几乎垂直而上,两旁是冰冷的铁链。每向上一步,都需手脚并用,气喘吁吁,但心中那份的信念,支撑着身体不断向上、向上。</p>  <p class="ql-block">当终于踏上金顶那片小小的平台时,所有疲惫在瞬间化为乌有。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海拔1612.1米,其巅峰拔空峭立。天柱峰顶,方圆不过数丈,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征服者胜利的昭示,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金顶与泰山玉皇顶、峨眉金顶等相比,武当金顶自有其玄妙之处。那座闻名于世的金殿,就静静地矗立在雨雾中,金光被水汽氤氲,显得柔和而内敛。那座举世闻名的铜铸鎏金金殿,全部由铜铸鎏金构件分件铸造,卯榫拼装而成。殿中长明灯自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年)点燃,已有600多年历史,从未熄灭。金殿的基座由五亿年前的三叶虫和竹叶状化石雕刻而成,被视为无价之宝。而重达一斤四两的金砖,位于金殿西南角,是纯金制成的珍贵文物。上述三件文物并称为“金顶三宝”。</p>  <p class="ql-block">我绕殿缓缓而行,用手轻抚那冰冷的铜壁,感受着历史的质感。殿内,真武大帝的鎏金坐像威严端庄,仿佛正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天地。</p>  <p class="ql-block">细雨迷蒙,大雾封山,传说中的“万山来朝”的壮丽景象,丝毫不见。我站在武当之巅,却什么也看不见,但内心却仿佛看到了更多。所有的期许、执念,在这片白茫茫中都被放下了。抵达终点,不能看见壮美的风景,却收下了内心历经艰辛攀登后获得的这份安宁与澄澈。</p>  <p class="ql-block">武当一日,宛若经年。太子坡的曲折,紫霄宫的庄严,南岩宫的险绝,金顶的壮阔,它们共同为我上了一堂无声的课。道,或许不在远方的神坛,而就在这攀登的脚步里,在这呼吸的吐纳间,在这颗历经洗涤、逐渐澄明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回望来路,云雾深处,武当无言。它赠我以清静,更赐我以故人,此行圆满,莫过于此。山还是那座山,而我,已不是上山时的那个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