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围炉夜话》有言:"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p><p class="ql-block">观察一个人过去的行为,便能预见他未来的走向。人到四十,人生过半,过去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今日结出果实。是苦是甜,是福是祸,到这个年纪,已然明朗。那些越过越顺遂的人,身上总带着几分"富贵气"。这不是天生的相貌,而是后天修来的气象。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有福之人,骨子里都藏着三种特别的"嗜好"。</p> 简癖:生活从简,不逐奢华 <p class="ql-block">《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p class="ql-block">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花费多了,在另一方面自然就少了。沉迷于物质享受,必然损耗心神,让人远离真正重要的事物。</p><p class="ql-block">生活越复杂,负担就越重,人心也就越累。而生活简单,表面平淡,内里却充实安稳。</p><p class="ql-block">北宋名臣司马光,官至宰相,位高权重,却一生崇尚节俭。他曾给儿子司马康写过一封家书,专门谈论俭约的重要性。他在信中坦言:“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住所简陋,仅能遮风避雨。一到夏天,屋里闷热难耐,他就在屋里挖个地洞,躲在里面避暑办公,旁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妻子去世时,家里甚至没有余钱办理丧事,只得卖了家中薄田。妻子走后,生活多有不便,朋友都劝他买个奴婢,他却始终不肯。后来司马光也以其高尚道德赢得世人称道,被誉为“真宰相”。</p><p class="ql-block">有古诗云:“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若不能看透物质的虚妄,便容易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家里的东西越多,心就越乱。</p><p class="ql-block">追求简单,是一种清醒的选择。把精力从吃喝享乐上收回来,用在修养身心和关爱家人上。这样的日子,过得踏实,也更容易聚拢福气。</p> 谦癖:虚心待人,不骄不傲 <p class="ql-block">《道德经》有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p><p class="ql-block">不固执己见,所以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是非昭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始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然后能改,改然后能成事。</p><p class="ql-block">白居易虽年少便展露过人诗才,却始终以虚心求教、谦逊有礼。他早年写诗追求“通俗易懂”,深知诗文若脱离百姓便失了温度。每成一篇新作,他从不像文人般自赏,反而专程找乡间老妪、市井农夫求教。他逐句将诗念给对方听,若有人皱眉说“听不懂”,他便立刻折返修改。字句斟酌,反复打磨,直到寻常百姓都能明白诗意,他才罢休。他还登门拜访前辈诗人,面对对方调侃,他只是恭敬呈上诗作,认真聆听指点。</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份虚心让他的诗贴近民生、流传千古,赢得文坛敬重,更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曾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骄傲是人生大忌。一个人的成就越大,越要懂得俯身。人生过半,小有所得,万万不可被一点小小成就冲昏头脑。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炫耀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每一个人,会为你赢得尊重,也会为你扫除许多障碍。福气,就藏在你的低调和谦和里。</p> 善癖:乐助他人,不图回报 <p class="ql-block">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善良的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都先考虑别人。看到别人有难处,顺手就拉了一把,从不考虑得失。很多人总想着等自己发达了再去做善事,其实不然。行善不在于能力大小,而在于那颗心。“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为官清廉,心系百姓。有一年,潍县遭遇大灾,饥荒蔓延,百姓饿死无数。郑板桥目睹惨状,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下令打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当时有下属劝阻他,说开仓放粮必须层层上报,获得批准后才能实行。郑板桥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他凛然道:“这都什么时候了?等申报批下来,百姓怎么活命。一切由我一人承担!”他保住了上万灾民的性命。离任之时,潍县百姓倾城而出,痛哭送行。他的善良,虽未给他带来官场富贵,却为他赢得了百姓千古的传颂和爱戴。《格言联璧》有言:“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乐助他人而不图回报,是发自内心的选择。不管能力强弱,见人有难时肯搭把手,这份纯粹的善意就已胜过一切外在的回馈。不执着于“行善得报”,反而能收获最真挚的认可与心底的踏实。在你遇到难处时,总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漫长岁月里,你的日子总是温暖,还常常被人感念,这便是行善带来的绵长福气。▽《菜根谭》有言:“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有仁爱之心的人,心胸宽广舒坦,自然福气深厚,喜庆长久。人生过半,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之后的相貌是自己修的。所谓的“富贵相”,修的正是这三种“嗜好”:在物欲中能守住“简癖”,在成绩前能保持“谦癖”,在世俗里能心怀“善癖”。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塑造了你的气质,决定了你的格局,也铺垫了你后半生的福报之路。</p> <p class="ql-block">点亮“爱心”,愿您心存简朴,身无负累;胸怀谦德,人自敬重;常行善事,天必佑之。四十而后,福泽绵长,余生安稳。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