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巜梦境》的创作过程分享</p><p class="ql-block">下面附上一篇高级精美的观后感……巧妙地道出了传统与现代间传承与创造的天衣无缝的连接关系及创作如梦的思路和规律……</p><p class="ql-block">谈梦 作者 深圳李强</p><p class="ql-block">他去了趟洗手间,释放一下膀胱的压力。从机舱后面走回来,只见眼前一片各种颜色头发组成的波浪。金黄,棕红,漆黑,奶奶灰,当然,也有“地中海”。甫坐定,他将座椅靠背调整到舒适角度,侧身瞟了一眼舷窗外的夜色,机翼的夜航灯一闪一闪眨着眼。刚才,他找空姐要一听嘉士伯冰镇唕酒,此时,酒精开始起作用,眼皮渐渐沉重。他关上读书灯,将小毛毯盖在胸前,闭上眼睛,黑暗顿时降临。他心想:从纽约飞到伦敦希思罗机场时间尚早,正好做个好梦。斯蒂芬.金说他小说的灵感常来自梦境,就像这次旅行,他做了个惊悚的梦,吓出一身冷汗,梦魇的酬劳颇可观,以此为素材的小说《头号书迷》大卖,让他狠狠地赚了一票。小小少年,有多少幻想和渴望,就有多少苦闷与烦恼。春梦是一场场艳遇,令你沉醉在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里,不能自拔,不愿醒来。所谓春梦了无痕,还寝就佳期。人到中年,知道梦就是梦,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故不光有美好的幻想,还要有方向和目标,得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朝前走,那叫愿景。且生活不易,中年大叔更需要睡眠质量,一觉黑甜才浑身通泰,谁不艳羡?人老了,反倒喜欢老黄瓜刷绿漆。夕阳红透,晚霞欲燃,看看街上的大妈,什么艳,什么嫩的衣服,都敢往身上招呼就知道了。可终归梦里难寻色彩,多是黑白片。这些大杂烩般的念头,都是由看到李辛老师创作石彩画《梦境》所引发。在我眼中,李辛老师先是像个老夫子,口中边念叨着写意精神,骨法用笔,边捣鼓些黄土,积淀,渗化,堆砌,画面上,沟壑纵横的层峦隐约可见,我感觉是开始描绘一幅陕北形胜图。一不留神,一百八十度,来个川剧变脸,活脱一个嬉皮士,笔下呈现现代派风格的《梦境》。活泼,灵动,如梦如幻,看似无规律,又处处呼应,神形兼得。使人体验到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出乎意料的各种可能。纯蓝的幕布上,那是一颗颗红色果实么?熟透的,圆滚滚,硕大的,飘浮还是垂坠?这是暗谕惠美三女神追逐的金苹果?抑或是象征心中美好憧憬?就像《蓝蓝的夜,蓝蓝的梦》歌曲里唱的:“蓝蓝的夜,蓝蓝的梦,请你从我的梦中走出来。蓝蓝的夜,蓝蓝的梦,伤心的眼泪不要掉下来”。梦嘛!跳跃,迷离,无厘头,七荤八素,色彩缤纷,天外飞仙。解梦,全凭想象力,李辛老师的创作思路未必如此。我解构现代派艺术,既无章法,又无逻辑,唯有梦呓,又何必不如此呢?记得一位太太问马蒂斯,你画的《沙发上的贵妇》中,模特为什么是一个布偶?大师答,你不觉得这看上去很舒服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