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蹄表,六零后童年时算是家中的重要物件,那时没有电视机,收音机半导体普及率也非常低,一家人作息时间全仰仗马蹄表。会因为忘记及时上弦影响了准确性,常发生表慢了类似迟到的坑人事情……</p><p class="ql-block">马蹄表除了及时补弦还要经常拨正时间,文革时期政治挂帅,马路上不到一站地的电线杆上都设有灰颜色高音喇叭,早上七点钟播放了《东方红》乐曲后,接着是“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按广播调表,上学的上班的纷纷走出家门,一路聆听大喇叭的天下大事,开启新一天。七点半时各就各位,学生早自习,单位早政治学习,八点上课开工……</p><p class="ql-block">母亲是纺织工,三班倒离不开具有闹铃的马蹄表。妈妈常说,这辈子最不喜欢听的声音就是马蹄表的铃声,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睡得再香上零点也得爬起来……</p><p class="ql-block">家中最早是一个红色马蹄表,暗红油漆与锈蚀斑驳相间,两铃铛扣于上方,幼儿时卸下闹铃几乎成为每天的功课。七十年代初,家里买来第二只闹表,蓝色表盘上有大小两个顶球的海豹,大球是五彩纹,随秒针移动而旋转,活力满满。小球是红色,里面显示着闹铃时间……</p><p class="ql-block">新表采用大量亮晶晶的电镀件儿,最大变化是闹铃内置,外铃取消,改变了马蹄表的经典形象。八十年代石英钟兴起,摆钟与马蹄表纷纷下课。千禧年后在北京红桥古着市场,邂逅一模一样的海豹马蹄表,好似30元一只,店家货架竟然摆满此表……</p><p class="ql-block">马蹄表后盖多为三颗螺丝钉固定,两个蝴蝶状的手柄分别上行走与闹铃发条。从后面看,闹铃弦多位于左边,有小孔探出一针,按下用于可制止铃声,而外挂铃止钮位于两铃之间。两个旋钮分别调整时针与分针,下部还有一个弧状豁口,两头刻有+与-,里面伸出一小拨条,可调整表的快慢,那时常有人说自家的表快几分钟或慢几分钟……</p><p class="ql-block">相信六零后都有过拆自家马蹄表的经历,弄不好还因此被大人责罚过。爸妈上班一走,去柜子上拎了马蹄表放到炕桌上,入门级别便是拆了表面的螺丝钉,如提手和支腿及钢铃的紧固螺丝钉,顺时针是上劲儿,反时针则可以卸下手柄,卸手柄也是拆后盖儿的必须步骤……</p><p class="ql-block">用手拨分针很有趣,看着时针跟着慢慢转动,转过12小时到了游戏终点,接下来再将件儿一一装回,机芯主架终不敢拆解,但也试过用火柴杆憋住齿轮,看看表的反应……</p><p class="ql-block">有次上弦过了头,发条弹簧脱扣,手柄顺时如断线风筝自由旋着,顿时惶恐不安。还是父亲拿去钟表店才修好,虽然没有受责备,却也不再捣鼓闹表了……</p><p class="ql-block">马蹄表及摆钟最终被边缘化始于手表的普及,尤其是大量倒班工作制的消亡。虽然仍有特殊岗位24小时轮值,精确轻巧不必上弦的电子钟表取代了传统机械钟表,最终pp机及手机的兴起,不仅让马蹄表寿终正寝,甚至手表市场也是日暮西山,江河日下……</p><p class="ql-block">现在偶尔见到马蹄表,多为装饰之物,能够走字儿基本都是电子机芯。但是,发现市场上竟然也还有纯机械马蹄表,顿感温暖……</p>